Page 930 - 《台州市志》下册
P. 930

等。明万历《黄岩县志》卷5:“应怒,字仁仲,由括苍徙居(黄岩)西桥。从县尉

                 郑伯熊,专治经学,虽抱疾手不释卷。赵师夏昆弟无少长,咸师之。后与朱文公
               (熹)游。”

                     郑伯熊在永嘉的传人,有陈傅良、叶适等。《宋史·陈傅良传》:“永嘉郑伯熊、薛

                 季宣皆以学行闻,而伯熊于古人经制治法,讨论尤精,傅良皆师事之。”叶适的《祭
                 郑景望龙图文》说:“某之于公,长幼分殊,登门晚矣,承教则疏。”叶适又有《温州
                 新修学记》:“故永嘉之学,必兢以御物欲者,周(行己)作于前,而郑(伯熊)承于后

                 也。”郑伯熊的门人还有永嘉木待问、金华潘景宪、鄞县楼钥,以及其弟郑伯英,叶

                 适是最后门人,相隔26岁,在乾道八年(1172)23岁时向郑伯熊请益,故说:“长幼分
                 殊”。

                     清初的《宋元学案》卷32《周许诸儒学案·郑伯熊传》:“(南宋)绍兴末,伊洛之学
                 几息,永嘉九先生之诸言且将衰歇。郑伯熊与其弟并起,首雕程氏书于闽中。由是

                 永嘉之学宗郑氏。乾淳之间,永嘉学者连袂成帷,然无不以先生为渠率。”(渠率即
                 领袖)《四库全书总目·书类·郑伯熊书说提要》:“绍兴末,伊洛之学稍息,伯熊复出

                 而振起之。盖永嘉之学自周行己倡于前,伯熊承于后,吕祖谦、陈傅良、叶适等皆奉
                 以为宗。”



                                                    叶适与陈耆卿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永嘉人(今温州)。淳熙五年(1178)

                 进士第二,终官宝文阁学士、通仪大夫。叶适师承郑伯熊、陈傅良,又在两人的基础
                 上将永嘉事功之学系统化,从而集其大成,使永嘉学派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鼎

                 足而三,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光辉夺目的浙东学派。叶适又是南宋文坛杰出散文家,
                                                                  [7]
               “文章雄赡,才气奔逸,在南渡卓然为一大宗。” 南宋末叶绍翁说:”水心先生之文,
                                                                      [8]
                 精诣处有韩、柳所不及,可谓集本朝之大成者矣。” 叶适著有《水心集》50卷,为永
                 嘉学派与散文的精粹创作。

                     叶适弟子有35人,各有所长。“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
                                                                             [9]
                 有为文字之学者。欲以事功见其门庭,盖又别为一家”。 可见事功之学仅是其中
                 重要的一项学术思想,被叶适推到顶峰,无人可以超越。发展学术思想非常人所
                                                                                          [10]
                 为,而文辞则不同,可以深化发扬。“水心工文,故弟子多流于辞章”。 叶适之后,
                 永嘉学派事功学术逐渐式微,转而演变成文学流派。叶适的大弟子周南(字南仲,

                 吴县人),是个继承事功的杰出人才,55岁逝。嘉定元年(1208),叶适58岁免官回
                   · 1986 ·    台州市志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