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3 - 《台州市志》下册
P. 933
[22]
从南宋初“绍兴末,伊洛之学几息”, 到南湖学派的形成约50年时间,台州理
学人物主要有“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之从子谢克家和其子谢伋。谢伋继承其祖谢
良佐学说,南宋绍兴八年(1138)冬,为避免秦桧迫害,辞去太常寺少卿之职,与父参
知政事谢克家一同隐居黄岩灵石寺,一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死后复
官。在黄岩18年时间,开辟药园,教学授徒为生,传播“二程”学说。绍兴二十五年
十一月,任处州知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十月,提举两浙路茶盐公事。第二年七
月,因“监司守臣之失察”等原因被降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谢伋徐康
降官制》)。谢伋一生命运坎坷,仕途不显。“艰难时(指金兵破开封)往来青城,毁容
败服,实佐其父(谢克家)奉传国玺走宋州,高宗知之,自用为祠曹郎兼太常少卿,垂
[23]
赐第,掌诰命矣。会有秦氏之厄,摈落二十年,始稍外迁而公死”。 谢伋学术传承
理学,又能诗文,著有《药寮丛稿》20卷,叶适作序;还有一部名著《四六谈麈》被收入
《四库全书》。
淳熙初(1174),朱熹的学友应恕从括苍迁居黄岩西桥,开学授业,“赵师夏昆弟
[24]
无少长咸师之” 。应恕与朱熹论述大学、中庸、礼、书、易、本义六书,朱熹说:“恨
[25]
见闻卑浅,望详赐谕,勿使有待后世子” ,朱熹称为“隐居老友”。杜范称颂应恕:
“尝待父兄听诲言,今思之恨,勿获在弟子之列。吾乡固多士,而开义理之渊源,揭
[26]
词华之典,则实自先生始。”
经谢伋、应恕不懈地弘扬,当朱熹到台州时,一批士子纷纷投入门下。“临海石
、林恪,黄岩林鼐、林鼒、赵师渊、赵师夏、赵师 、杜煜、杜知仁、杜贯道、池从周,
[27]
天台潘时举,仙居吴梅卿,皆从之受业”。 经章安石 荐举,杜煜、杜知仁礼请朱
熹到黄岩樊川书院讲学授徒,“先是朱文公与南湖(杜煜)、方山(杜知仁)二杜公讲
[29]
[28]
学于此” ,“元晦朱夫子寄迹樊川,著书授徒,乡先贤亲出其门” ,“文公使节又
[30]
尝著书于樊川”。 朱熹在黄岩樊川时间虽不长,但以杜煜为首的学派,在台州开
始传承。因杜煜号南湖,故称为南湖学派。元代文献书院记:“文公以宋大儒提举
浙东,而邑士从游者彬彬最盛,师友渊源有自来矣。”
朱熹到台州有两次,第一次是乾道九年(1173),受朝臣倾轧任“提举天台山
崇道院”,这个闲差使朱子游历台州各地,执教黄岩樊川书院。明代谢铎在《赤城
新志》引用明初宋濂文集记载,“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台为特盛”。门人有石
[31]
、杜煜、杜知仁、赵师渊、林恪、潘子善、郭磊卿。 喻长霖的《台州府志》引用明
金贲亨《台学源流》,增加林鼐、林鼒、赵师夏、赵师 、杜贯道、池从周、潘时举、
[32]
吴梅卿。《赤城新志》入传有杜煜、赵师渊、郭磊卿、石 。 第二次是淳熙九年
(1182),朱熹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时巡行台州。这是有实权的差使,实际在台州
丛 录 · 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