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7 - 龙港镇志2009
P. 777

第二十七篇        民 俗                          - 735-


               作东,周而复始,直至终老,亦有中途散伙。 有结盟习武的,有为练身,有为霸道欺人。
                   新中国成立后,此类结盟曾一度被斥为歪门邪道加以取缔。 80 年代后,沉渣再泛。
               某些堕落青少年利用结盟结成流氓团伙,祸害民众,以致受到政府惩处。





                                                 生活民俗


                   80 年代末,镇民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普遍上了小康水平。 镇区工商业户中,有不

               少百万巨富,千万大款亦有人在,生活巨变,带来习俗的改变。


                   衣 着
                   清时男女老少,普遍穿土纺土织棉布衫裤。 男多穿青着蓝;女皆“白底夹花”或“柳

               条”、“方格”之类;少数乡绅富豪则着绸穿缎。 民国初期,由于洋货入倾,洋布大兴。 妇女
               多用 洋布做单衣;文人、商贾多以“士林蓝”做长衫。 夏衣多以苎麻或蚕丝土织而成。 冬
               服,富者着皮袍、皮袄;平民穿棉袍;贫户着破旧大襟棉袄,束腰带或缚以“围身褴”。 20
               世纪 30 年代,官绅着长袍马褂、冠皮帽或学士帽;女士上衫下裙或穿旗袍;平民则大襟

               布衫或加套“领褂”;农家妇女穿大襟布褂挂“饭褡”。
                   新中国成立初,男子时兴干部服及中山装;女子通行列宁装;半老农夫,仍穿大襟
               外褂。“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流行军装。80 年代初期,服饰日趋西化,男子西装革履
               或夹克、T 恤衫,年轻靓女系列裙装、健美裤,牛仔衣裤则男女通行。 进入 90 年代,镇区

               男女青年着装更趋高档时髦。


                   发 型

                   清时男子蓄辫,发长及臀,拧成三股辫,盘绕于额际;妇女梳发髻于脑后;处女或单
               辫或双辫。 辛亥革命后,提倡女理短发,男剃平头,尔后少有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
               发式与民国后期大同小异。 80 年代始,男女青年崇尚国外发式。 男青年留“八字胡”,长
               发掩颈,时髦年青女子长发披肩,或烫发或染发,花样日新。



                   饮 食
                   新中国成立前,镇民主食大米、薯类,一日三餐。 乡绅市侩及殷实富户,皆米饭佐以
               鱼肉为菜肴,穷户则以粗粮野菜度日。 新中国成立初期,饮食质量有所提高,食俗相对

               改善。1954 年实行统购统销后,多数农民口粮不足,生活困难。青黄不接时以瓜菜代,外
               出要饭的不少。80 年代,主粮皆白米、白面,薯类概作饲料。进入 21 世纪,镇民不再讲吃
               饱,已注重杂粮配搭,讲究营养养身。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