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0 - 龙港镇志2009
P. 780

- 738-                             龙港镇志


               悄然复起,至今越演越烈。


                   相 面

                   称“相人”,也称“眙相”。 相面指观察人的面相以判断其吉凶、祸福。 谈相论命之人
               称“相士”,妄言根据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质、体态、手纹,论其祸福、贫富、贵贱、寿
               岁等,而以面相为主。《汉书·艺文志》载有《相人》24 卷。镇区“眙相”之俗比算命为淡,专

               事眙相相士不多,一般算命、看相兼能。


                   测 字
                   即析字,隋代叫“破字”,宋代叫“相字”。用近百张小纸片,写上繁体汉字,搓成直筒,
               由求测者捡出一字,测字人利用汉字结构,或离或合,或加或减,玩弄偏旁、部首,游戏

               招引顾客,观言察色推论人之吉凶。 镇内大街小道,测字滩头屡见不鲜。




                                                  娱乐习俗



                   花 灯
                   又叫灯彩,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甚广的民间传统艺术。 旧时今龙港境内就有正月
               十三“闹灯”的乡风民俗。 是日黄昏,随着令人昂奋的社鼓声,人们用竹竿把篾扎纸糊装

               饰华丽的花灯高高地悬挂在殿宇庙堂的大厅之上,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正月十三灯上
               殿”。 这时乡邻们纷至沓来,热闹非凡,大家沉浸在一派新春的欢乐之中。
                   各地上殿的花灯三五盏、10 余盏不等, 一般都是上一年或当年出生男孩的人家出
               钱雇工匠制作的,一户一盏。

                   由于世代相沿成习,上殿的花灯均呈八角形,花篮状,高度有 1.22 米,也有 1.5 米。
               花灯下端设有琉璃灯似的灯盏,上点着一支小蜡烛。 跳动闪烁的烛火不但使花灯更加
               亮丽,而且所带来的空气对流引起上端特制的纸盘的旋转,于是与纸盘相连,用内插篾
               丝的麦杆所维系的四匹纸扎马便奔腾不息。 人们通过花灯腰部八扇缀满精雅团的花
               窗,看到了花灯内的“走马奇观”,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花灯外部的棱角均匀地垂挂着

               彩纸剪就的灯球,下悬长长彩须。 这些灯球在正月十五夜里分送给当地尚未生养的妇
               女,以求“早生贵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风习的变迁,“闹灯”依然流传至今,但送“灯球”
               却不多见了。

                   昔日,“闹灯”期间,一些地方请词师唱鼓词,或在正月十五夜摆几桌“闹灯酒”,乡邻
               们欢聚畅饮,不亦乐乎,每每呈现“家家扶得醉人归”的闲散恬适的情景。 到了正月十八
               夜,“头家”们把花灯卸下烧掉,称为“正月十八灯落殿”。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