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0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430
本姓同宗还行族祭,阖族男子同吃“清明羹饭”,在食后还可分到一定数量的青饼。族祭所需费用皆从族中祀
田收入支付,祭祀仪式隆重,一般都由族长主持。冬至亦如此。
清明凌晨,各家于屋上撒丝螺壳,唬吓驱逐,“嗬嗤”有声,谓可赶跑虫豸蚤虱。白天,家家户户插柳条
于门壁。妇女将柳叶、菜花、青蒿等插于发际,以求来世亲人齐全。民间有俗话说:“清明戴花,下世有妈;
清明戴枝青,来世有亲人;清明插杨柳,下世有娘舅。”
舟山人旧时上坟,供品有一个特色,许多菜肴均系凉菜与凉拌菜,连同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
皆行冷食,是古代寒食节习俗的反映。
清明时节,舟山城区文人雅士都有郊野畅游习俗。扫墓祭礼已毕,由单纯祭祀活动演化为游春访胜踏青。
城区学校放春假数天,让学生跟随家长到郊外去上坟、春游。旧时还有春游放风筝习俗。如今,机关团体、
学校、部队、工商企业的干部、职工、战士、师生都集体祭扫烈士墓,并利用假日开展春游活动,亦成新俗。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是夏季的一个重要节日。传统说法是,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古代爱国诗
人屈原投泪罗江。舟山有另一种说法:端午节源于对恶日(也称“毒日”)的禁忌。因为时值农历五月,正是
仲夏疫疠流行时节,俗称“恶月”(也称“毒月”)。端午节这一天是“诸虫百毒尽消灭”的传统节日。民间采
取预防措施,直到现在,尚存诸多驱邪避毒习尚。
悬菖蒲、艾草 菖蒲生长于溪间沼泽中,叶形如剑,全年芳香,可作香料,利于驱除蚊虫。艾草是多
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杀虫、灭虫、预防传染病等药用功能。端午节前后,舟山民间习惯用鲜菖蒲、艾草插挂
在家门口,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飘逸在每个角落。
挂香袋、系五彩线 端午节做香袋,香袋里装白芷、丁香、木香、佩兰、艾叶等中草药末。这些中草
药末缝裹在布袋里,香气浓郁清醇,挥发性很强,或垂于门窗、眠床旁,或挂在孩子脖颈上,或老人随身佩
带,有清神、益气、去湿、驱虫、防疫之效。端午节,舟山民间习惯用五彩线编成辫形小绳系在儿童手腕上
(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也叫“缠手绳”,以祈求除邪避毒,长命百岁。
洒雄黄水、食雄黄豆 端午节正值梅雨天气,阴湿多雨,细菌容易繁殖。舟山民间端午节在室内外、
墙角落洒雄黄溶液,具有杀菌、灭虫、驱秽、避瘟等作用。端午节舟山民间还有用雄黄酒在儿童额上写“王”
字的习俗,意为避祟。旧时,舟山民间有端午节向看牛小囝分食雄黄豆(蚕豆)的习俗。俗话说:“端午不分
一升豆,块块田塍铲侬漏。”端午节吃乌馒头,这是别有海岛特色的风味饮食。民国时期,端午节前后就有乌
馒头上市,除出售给城区居民外,还由商贩远销到渔农村。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喜庆团圆的中秋节。这一日,亲朋好友互赠月饼以示祝
贺。新媳妇必回娘家探望,毛脚女婿也会借此机会拎上月饼去孝敬未来的岳父母。是夜,百姓们必备月饼,
团聚赏月。
舟山人过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六日,比大陆上多数地方迟一天。传说有多种。一说与元末农民起义领
袖方国珍有关。传方国珍忙于守城,忘了过节日,家人等他到第二天回家后才过节,后人即仿行而相沿成俗。
另一说是在元朝末年,浙东农民起义送月饼,月饼内有八月十五日起义告示。舟山因隔海过洋,月饼迟送到
一天。舟山百姓吃月饼时,发现告示,当夜就行动。故而“八月十六过中秋”也就相沿成俗。
舟山人过中秋节,除吃月饼外,还必备好菜好酒,阖家团聚喜庆。老辈人还在傍晚供上菜肴酒水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