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44
第一章 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9·
岩右上方有一小洞,构筑玲珑,原是敦煌高僧昙猷坐禅之处,亦是他圆寂
之地,“晋义熙末,隐士褚世标入山登岩,故见猷尸不朽”。西域康国僧
人慧明于南朝齐建元间(479-492)在此塑卧佛及昙猷像,故称“卧佛岩”。
现存卧佛像为后代重塑,长 3.1 米,木雕金装。而昙猷像早已不存。
马德博士从紫云洞上行,曲径盘旋,旧称“十八盘”。登上半山,左
有香云洞(供观音),右有瑞霞洞(传为济公住地之一),稍上为华阳洞
(亦称悟空洞),唐高僧湛然曾在此讲解天台宗教义,壁镌“释签”两字。
三洞合称为中岩。再向西百步,是高轩宽敞的玉京洞,俗称上岩。据记载,
赤城山昙猷法师的遗迹,除下岩的紫云洞外,昙猷法师还在赤城山建造了
中岩寺(崇善寺)。此寺在明代就已全毁。明代高僧传灯法师在其名著《天
台山方外志》中深情地写道:“崇善寺,在县北五里赤城山下,晋太元元
年建;先是兴宁中僧昙猷依岩造寺,号中岩;后以多赤蚁徙平地;宋大中
祥符元年改崇善,政和八年改玉京观,未几仍旧,放生池在焉。国朝永乐
中,僧一元重建佛殿、山门、廊庑,近为大风雨所坏,僧徒逃散,田地悉
为豪右所占,无复重兴时矣。”
马德博士认为:昙猷法师在石梁建上、中、下方广寺,在赤城山所建
也应该有上、中、下岩寺。下岩寺即紫云洞,中岩寺应该在前文所述的三
洞遗迹一带;而上岩寺,就应该在现在还称为上岩的玉京洞一带。笔者这
次在玉京洞的左上方,发现一处横敞着的石洞,并排开凿有三个圆穹窿形
小龛,其建筑形制属于印度及西域佛龛型式,这种佛龛是专门用来坐禅的,
但已废弃多年。这应该就是昙猷法师当初坐禅的地方之一,或是他建造的
上岩寺的一部分。赤城山岩上的上岩、中岩和下岩之名,如同石梁上下的
上方广、中方广、下方广一样,是昙猷法师当年从事佛教活动的场所。
马德博士又来到新昌大佛寺考察。昙猷在江左的第一站——剡之石城
山,即今浙江新昌县南明山,这里有南朝时期所建石城大佛与千佛岩,为
江南现存两处南朝佛教石窟之一。石城山又名南明山、隐岳山。据《嘉泰
会稽志》记载,它的开山,是东晋永和年间(345-356)的高僧昙光,当
时昙光就在这里修行并建隐岳寺;相传晋代高僧支遁卒后亦葬于此:“南
明山,在县南五里,一名石城,一名隐岳。初,晋僧昙光栖于此,自号隐
正文.indd 9 2017/10/31 1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