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46

第一章  天台宗的形成与发展·11·



                       唐代鉴真第四次东渡曾到此留宿。日文译作白泉寺。淳化元年(990)伺
                       郎王化基奏请改名为寿宁寺。今寿宁寺院除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
                       三圣殿等主要建筑外,还建有东渡纪念堂,保存着当年东渡真身的释迦佛

                       像。尚有昙猷袖手石、洗肠井等古迹。除寿宁寺外,《嘉定赤城志·寺观
                       门三》还记载宁海清居院、永福院(旧名柯山)、多宝院(今三门多宝寺)、
                       广润院(今三门广润寺)等均为昙猷所建。

                           据清《广润寺重兴记》记载:东晋兴宁(363-365)年间,天竺(古印度)
                       僧人昙猷乘枫槎(枫树制的筏)从海上东渡,在三门湾畔沙柳枫槎岭登岸,
                       见有山五彩祥云绕其顶,遂在山南麓建造普济院,宋大中祥符(1008-1016)
                       年间赐额广润寺。明洪武、万历、崇祯年间不断增修扩建,规模宏伟。全
                       寺有山门、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堂、斋堂、千佛楼等建筑。

                       均系砖木结构,采用莲花斗拱支架,重檐飞阁、黄墙青瓦、红柱画廊,古
                       朴精美。寺院竹木掩映,古木参天,雅致幽静,风景独佳。今为三门中学。
                       今枫槎岭、枫槎村古地名犹存,三门海游地名亦由昙猷浮海而来得名。此

                       后,昙猷沿宁海白溪进天台山腹地,创建了天台石梁、赤城、万年等寺庵,
                       成为天台山佛教的开山之祖。
                           笔者认为,虽然《高僧传》记载昙猷自今新昌石城山至天台赤城山修
                       禅,但也不排除昙猷自剡溪出奉化,再浮槎至宁海,再由宁海转道天台赤
                       城山。因为从宋《嘉定赤城志》所记载昙猷所建的宁海(含三门)寺庵,

                       正是当时宁海向西天台赤城山逐步修禅的历程,应该符合历史事实。
                           天台山佛教虽由陆上“丝路佛教”传入,而佛教天台宗在天台山崛起
                       之后,天台宗又通过“海上丝路”传入东亚、欧美、东南亚。



                                            第二节  天台宗的形成



                           佛教东渐,经数百年之传播,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形成具有中国
                       特色的佛教,其第一个宗派,即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它渊源于北齐、南陈,
                       创立于隋代,鼎盛于唐朝,随着宋明理学之崛起,天台宗虽屡次中兴,但
                       已“教宗天台,行归净土”,与其他佛教宗派一样,渐趋“三教合一”。












          正文.indd   11                                                                      2017/10/31   15:00:57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