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47
·12·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笔者试对天台宗的形成、发展与影响三方面作一论述。
一、天台宗的形成
(一)天台宗的成因
关于天台宗的成因,国内学者多从佛学源流入手,对其为何发祥于天
台山则乏涉及。笔者认为,天台宗之所以发祥于天台山,有其天时、地利
方面的原因。
1. 天时:北朝屡次灭佛,导致大批北僧流徙南方,促进南北佛教的交
融,为天台宗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北朝灭佛,北魏太武帝(423-451 在位)首开其端。时司徒崔浩每以“佛
法虚诞”,劝帝“宜悉除之”。(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十八)太平
真君七年(446)杏城盖吴反魏,关中振动。帝出兵伐吴至长安,见一佛
寺内有“弓矢矛盾”,疑与盖吴同谋。又查其酿酒、奸宿不轨行为,遂下
令灭佛。是年三月,诏天下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焚烧,沙门无
少长悉坑之”。(《魏书·释老志》)幸太子崇佛,“密令缓宣诏”,使
“四方沙门,多亡匿获免”。(《魏书·释老志》)
百余年后,北周武帝又有灭佛之举。还俗卫元嵩于天和二年(567)
上书请省寺减僧,得帝赞许。自天和(566-572)至建德(572-578)年间,
七次集百僚及沙门道士论三教先后。建德三年(574)五月,始毁佛法。
五月十五日(丙子),诏令“释道二教,悉毁经像,沙门道士,并令还俗,
时周境僧道反服者二百余万”。(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三十八)翌年,
北周灭齐,又“毁齐境佛教经像,时僧尼反服者三百余万(载同上)”。
北朝灭佛,僧徒流离颠沛,或如静蔼以身殉法;或以僧渊、智藏隐迹尘俗;
或如法藏遁匿山林;或如彦琮、任道林入通道观。此外,释子多奔南陈。
北齐学僧昙迁、靖嵩遁迹江南,得习《摄论》;智者亦因毁法南下,栖隐
天台。前者开法相宗之先河,后者奠天台宗之基础 a 。自西晋“永嘉南渡”
至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政治上的南北对峙,使佛教的
a 汤用彤:《汉魏两晋佛教史》下册,第 394 页。
正文.indd 12 2017/10/31 15: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