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71
·36·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人,同修念佛,求生净土。著有《观经融心解》《观经疏妙宗钞》等。遵
式则重视智者《净土十疑论》,采用天亲《往生论》的五念门,参以忏愿
仪式,立《晨朝十念法》,常聚僧俗结修净业会,著有《金光阴忏仪》《大
弥陀忏仪》《小弥陀忏仪》等,世称“忏主”。此外,智圆亦阐扬《观经
疏》,著有《无量义经疏》等。知礼门下神照本如、广智尚贤、南屏梵臻,
元代性澄湛堂、绝宗善继、大用必才,明代无尽传灯、蕅益智旭,清代古
昆玉峰、苍溪敏羲,民国古虚谛闲、湛山倓虚等均介净土法门,形成“教
宗天台、行归净土”的格局。蕅益智旭还被尊为净土宗第九祖。后日本念
a
佛法门的兴起,其源亦出智者的“常行三昧”(即念佛三昧) 。
禅宗:此宗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特色,但从四祖道信(580-651)、
五祖弘忍(601-674)至北宗开创者神秀(606-706)的早期禅宗,均行“一
b
行三昧” ,重于坐禅观心,受到天台止观的影响。智者曾将古代禅法概
括为“四种三昧”:常坐三昧(一行三昧)、常行三昧(念佛三昧)、半
行半坐三昧(法华三昧)、非行非坐三昧(随自意三昧)。一行三昧,源
出《文殊说般若经》:“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指以法
界(真如、实相)为观想之对象,并以法界为唯一行相的禅定。具体方法
以九十日为一期,独居静室,结跏正坐,专念法界,相续不断。(《摩诃
止观》卷二)道信亦依一行三昧修禅:“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间,舍诸
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
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现在、未来佛。”(唐释净觉《楞伽师资记》)
这与智者“意止观者,端坐正念,蠲除恶魔,舍诸乱想,莫杂思维,不取
相貌,但专系缘法界,一念法界。系缘是止,一念是观(《摩诃止观》卷
二)”的一行三昧,一脉相承。弘忍、神秀继弘此法,神秀“开法大略,
则忘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先后。趣定之
前,万缘皆闭;发慧之后,一切皆如”。(唐张说《六通禅师碑》)“六
凡四圣”“因定发慧”又是天台止观的主要内容。六祖惠能(638-713)
a 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杨曾文译。
b 柳田圣山:《禅与中国》,毛丹青译。
正文.indd 36 2017/10/31 15: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