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30
不得。”(《全书》卷 3《传习录下》)并且认为,良知人人皆有,“圣人亦是学知,
众人亦是生知。”显然,这是天台宗九祖湛然“佛性平等”“万法是真如,真如是
万法”思想的体现。
湛然认为,佛性是无所不收,无所不在的。 世间万物,无情有情,都是佛性
的具体表现,佛性包括在一切存在之中,稊稗、瓦壁、木石,甚至虚空,都不例外
(参见《金刚錍》)。 王守仁把这种思想引入儒学,强调心物同一,把良知自然
化。 他说:“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
草木瓦石矣。 岂唯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 (《全
书》卷 3《传习录下》)他认为,没有良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就不成其为万事
万物。 这种说法不仅与湛然的思想一致,在语言上也极其相似。
王守仁还指出了“致良知”的目的,是为了“成德业”,“公是非,同好恶,视
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法不可得矣。”(同上)就这
样,王守仁把天台宗的学说援入了儒家“心学”与治国的道理,达到了“体用一
致”。
袁宏道及其思想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 明代文学家。 湖北公安人。 万历二十年
(1592)进士,选为吴县令,旋解官去;后复起用,官至稽勋郎中。 宏道与兄宗
道、弟中道并有才名。 时人称为“三袁”。 宏道等在文学上反对王世贞、李攀
龙等前后七子拟古之作,主张“妙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号为公安体。 而
对于天台和净土佛学研习尤深。
袁宏道赞赏智者大师以藏、通、别、圆判教的办法。 他写《西方合论》,把
圆悟与持念统一起来。 他分西方为 10 门,有毗卢遮那净土、唯心净土、恒真净
土等。 以此把心净土净的禅观与教法相融合。 他反对“滞相述心”,也不赞同
“着空破有”。 主张顿悟不废渐修,顿悟后经过修持,才能更加精进。 他的《西
方合论》,是一部宣扬台净思想的名作。 明人周之夔在他的《重刻〈西方合论〉
序》里,对《西方合论》 一书,赞誉备至:“……古今圣贤,赞净土,教念佛,如
第
(隋)天台(智者)《十疑论》,(宋)永明(延寿)《万善同归》,(元)天如(惟则) 一
辑
《或问》,(宋)王龙舒《净土文》,诸书已详,而义类散见,卷帙分函,至大明云栖
台
大师《弥陀疏钞》,为集大成。 又有楚公安袁石公先生讳宏道者,所著《西方合 宗
教
论》会同异同,决释疑滞,阐发玄奥,直指趋归,佛经而祖纬之,兄举而弟扬之, 史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