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31

诚儒家之无著、天亲,论部之马鸣、龙树。 ……念佛至此,方为圆教;净土得此,
           方称惟心。 达理之士,宜人手一编,日披数次。 ……”把宏道兄弟同无著、天亲
      朱    相提并论,把《西方合论》同马鸣、龙树的著作等量齐观,虽未誉之过高,但也
      封
      鳌    可见《西方合论》所弘扬的净土思想与天台宗的渊源关系。
      天
      台         《西方合论》 共分:刹土、缘起、部类、教相、理谛、称性、往生、见网、修持、
      集
      ·    释异 10 门。 在各门的辨析中,他几乎都是引用天台宗思想的。 如“第五理谛
      第
      一
      册    门”中说:“夫即性即相,非有非空,理事之门不碍,遮表之诠互用。 言无者如
           水月镜花,不同龟毛兔角;言有者似风起云行,不同金坚石碍。 是故若滞名著

           相,即有漏凡夫;若拨果排因,即空见外道。”他又以道谛约理谛门为 4 门:一、
           即相即心门;二、即心即相门;三、非心非相门;四、离即离非门。 他在“即相即

           心门”中引智者在《观经》中的注释来解释经义道:
                    即相即心门者,《净土境观要门》 曰: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又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 是故极乐
                国土,宝树宝地宝池,弥陀海众正报之身,三十二相等,皆是我心本

                具,皆是我心造作,不从他得,不向外来,能了此者,方可论于即心观
                佛。 故《观经》云,诸佛如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至八十随形
                好句,天台大师作二义释:一约感应道交释,二约解行相应释。 若无

                初释,则观非观佛;若无次释,则心外有佛。 至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从修观边说名为心作,从本具边说名为心是。

                又如他在“第六称性门”中说:“夫一切贤圣,称心而行,法性无边,行海叵

           量,是故或一刹那中,行满三祇;或恒河沙劫,未成一念。 飞空鸟迹,辨地位之
           分齐;泪日风花,明过现之影像。 无胫而走,舍阿弥以何之? 不疾而速,识西方

           之非远。”他将“大乘诸行,总入一行”,略示五门,即:一信心行,二止观行,三
           六度行,四悲愿行,五称法行。 而特别强调“止观行”。 他说:“止观行者,如
           《圆觉》《楞严》《华严》 诸方等经,古今学者,广设观门。 唯台宗三观,最为直

           捷,示一心之筌蹄,撮诸法之要领,修行径路,无逾于此。 西方宗旨,自有十六
           正观,然一一观中,具含此三义。 故天台诠经,直以三谛,摄彼十六。 《 妙宗

           钞》曰:性中三德体,是诸佛三身。 即此三德三身,是我一心三观。 若不然者,
           则观外有佛,境不即心,何名圆宗绝待之观? 亦可弥陀三身以为法身,我之三

           观以为般若,观成见佛,即是解脱。”这简直与天台宗的义理泯然合一。



    ❙118❙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