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60

智旭认为佛在说法时是因时因人应机施教的,不执著于时间或次第顺序,
           而使听众都能获取应有的教益。 这就是开权显实,因实施权。 如说华严顿教
           时,遇渐教小乘来参加,即为之方便开示;说阿含等小乘;或说阿含时,若有菩

           萨在座,则说大法。 智旭还提出“通五时”的说法,他在《教观纲宗》中说:

                    明通五时者,自有一类大机,即于此土见华藏界舍那身土常住不
                灭,则华严通后际也。 只今华严入法界品,亦断不在三七日中。 复有
                一类小机,始从鹿苑,终至鹤林,唯闻阿含毗尼对法,则三藏通于前后

                明矣。 ……复有一类小机,宜闻弹斥褒叹而生耻慕,佛即为说方便法
                门,岂得局在十二年后,仅八年中? 且如《方等陀罗尼经》,说在《法

                华经》后,则方等亦通前后明矣。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
                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般若。 故云:初得道乃至泥洹,于其中间

                常说般若,则般若亦通前后明矣。 复有机熟众生,佛即为其开权显
                实,开迹显本,决无留待四十年后之理。 但佛以神力,令根未熟者不

                闻。 (同上)
                他认为“五时”也是可以互通的。 有一类由小乘转向大乘的众生,宜于听

           闻弹斥褒叹,而生耻小慕大之心,佛即对他们说弹呵的方等法门。 若有根熟众
           生,佛即对他们施以方便,显真实妙理。 若能于止此悟入,佛便为他们授记作

           佛。 还有一类众生,宜于见到如来涅槃,方得解脱的,佛即示现入涅槃相。 总

           之,佛的智慧妙用不可思议,随时可鉴照众生的机宜,而为之开示上进法门。

                二、八教

                八教分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 化仪四教为顿、渐、秘密、不定,是佛教化的
           方式或仪式。 化法四教为藏、通、别、圆,是佛化益众生的法门。 佛总的旨归是

           自行化他,同登上品,直入涅槃。 但机缘差品,应物现形。 所谓八教,即是为实
           施权的方法。 化仪四教,譬如药方;化法四教,譬如药味。 智者认为,通过这些

           方式和法门,可引导众生进入圆融三谛的宝所。
                                                                                       第
                (一)顿教:对顿大之机,说别教、圆教的大法,如华严时。 章安在《天台八                                    一
                                                                                       辑
           教大意》中说:“初言顿者,从部得名,即华严也。 佛垂迹化,尘劫叵量,因寿倍
                                                                                       台
           之,果宁可喻? 且从今日一期降生,托阴摩耶。 主伴互为,唯资大法,譬如日                                        宗
                                                                                       教
           出,先照高山,机不经历,故名为顿。 约譬次第,以初譬初,名为乳味。” 佛在                                       史



                                                                                     ❙47❙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