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85

义通敷扬天台宗凡 20 年,升堂入室者不可胜数。 常呼施主为乡人。 人问

           其故,他说:“吾以净土为故乡,诸人皆当往生,皆吾乡之人也。”(同上)
      朱         端拱元年(988)十月二十一日,安详示寂。 寿 62。 世称宝云尊者。 著述
      封
      鳌    有《观经疏记》《光明玄赞释》等,今佚。 被尊为天台第十六祖。
      天
      台
      集         五、谛观与《天台四教仪》
      ·
      第
      一         唐末五代,是天台宗的守成时期。 这期间发挥天台义理的著述不多。 值
      册
           得一提的是谛观的《天台四教仪》。

                谛观是五代末入华的高丽国高僧。 当时吴越王钱弘俶遣使分别到高丽、
           日本求取天台教典。 其中前往高丽的使者带去钱弘俶给高丽王的亲笔信以及
           50 种宝物。 高丽王乃遣谛观入华奉献,并嘱咐谛观:到中国后,求师问难,若

           不能解答,则夺教文归国。 可见谛观是以“国使” 的身份,肩负着奉送教籍和

           请益求法的双重任务。
                谛观入华后,即至天台山羲寂所居的定慧禅院受学,他所奉的天台宗教藏
           亦“悉付于师教门”。 他在螺溪受学 10 年,随师弘扬佛法,使这里成了天台宗

           中兴的基地。
                谛观在螺溪受学期间,曾制《天台四教仪》1 部,共 2 卷,其“上卷明一家判

           教之义,下卷明南北诸师宗途异计”。 《四教仪》文末称:“谨案台教广本,抄录
           五时八教,略知如此。 若要委明之者,请看《法华玄义》十卷,委判十方三世诸

           佛说法仪式,犹如明镜,及《净名玄义》 中四卷,全判教相。 自从此下,略明诸
           家判教仪式耳”(《大正藏》卷 46,第 780 页)。 可见《四教仪》是据《法华玄义》

           《净名玄义》以及诸家教判仪式归纳、综合而成的。
                佛学界普遍认为:天台宗的五时八教之说,其端倪虽出于《涅槃经》 和智

           者的《摩诃止观》《四教义》,但真正提出五时八教之说的是章安的《天台八教
           大意》(一说是湛然的弟子明旷所作)。 不过此书对于五时,还只是附带提及。

           真正将五时八教分得十分清楚和确切的,则要推谛观的《天台四教仪》。
                《天台四教仪》 在写作的方法上,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开门见山,简明扼

           要。 如书的开头就说:“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
           尽。 言五时者:一、华严时,二、鹿苑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涅槃
           时,是为五时,亦名五味。 言八教者: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是名八





    ❙72❙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