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87

至、普贤、天台祖师像二十躯。 印写教乘,满一万卷。”(以上参见《佛祖统纪·
           知礼传》和《四明尊者教行录》卷 7)
      朱         晚年,知礼曾结伴 10 僧,共修《法华
      封
      鳌    忏》,约定以 3 年为期,期满集体自焚,后
      天
      台    经朝臣及同学遵式等再三“劝请住世说法
      集
      ·
      第    利生”,方才唯“忏”不“焚”。
      一
      册         知礼一生为护教而同山外诸师反复

           进行辩驳。 关于这事的起因,《佛祖统纪》
           卷 8 记载说:“( 咸平) 六年,日本国遣寂
           照持源信法师问目二十七条,请答释。 景
           德元年,撰《十不二门指要钞》,立别理真

           如有随缘义。 永嘉继齐立《指滥》以难之,
           谓不变为随缘,是今家圆教之理,别理岂

           有随缘? 师乃垂二十问以祛其蔽。 天台                                    知礼大师
           元颖复立《 徵决》 以代齐师之答,而嘉禾

           子玄亦立《随缘扑》以助齐、颖。 时仁岳居座下述法智义,立《十门析难》总破
           三师。 四年,遣门人本如、会稽什师持《十义书》《观心二百问》诣钱塘昭师室。

           初是《光明玄》有广、略二本,并行于世。 景德前,钱塘恩师制《发挥记》,专解
           略本,谓‘十种古法纯谈法性,不须更立观心,广本有之者,后人加之耳。’慈光

           门人奉先清、灵光敏,共造难辞二十条,辅成其义。 时宝山善信致书法智请评
           之……师于是作《扶宗记》,大明广本附法观心之义,谓恩师之废观心,是为有

           教而无观。 有梵天照、孤山圆皆奉先门学,述《辨讹》以助略本。 谓观有事理,
           今十法始终皆以一法性而贯之,岂非纯明理观。” 于是,双方的论诤就这样展

           开。 这事经历了十多年才告平息。 论诤的结果,是知礼为代表的山家派以殊
           胜的义理成为天宗的正统。
                知礼于宋宁宗天圣六年(1028)示寂,终年 69,法腊 62。 为天台宗第十七

           祖,宋真宗赐号法智大师。

                知礼一生为捍卫天台义理,力斥异说,著述颇多,主要有:《观音经义疏
           记》4 卷、《观音玄义记》4 卷、《四明十义书》2 卷、《十不二门指要钞》2 卷、《金

           光明文句记》12 卷、《金光明玄义拾遗记》6 卷、《金光明经释难扶宗记》1 卷、




    ❙74❙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