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89
礼请他当众自择。 遵式阅视至本如,即说:“斯人可也。” 本如果然不负所望,
后在承天寺大弘天台宗,“历三十年,众常五六百”。 曾讲过《金光明》 《观无
朱 量》《法华》 《涅槃》 《止观》 《妙玄》 《金錍》 《观音》 等经。 庆历二年(1042) 七
封
鳌 月,驸马李遵勖为请于朝,“赐神照法师紫方袍,及赐智者教文四千五百卷,以
天
台
集 资讲说”(同上)。 皇祐三年(1051)五月十八日微疾,即升座说法,与众诀别。
·
第 寿 70,僧腊 53。 著有《普贤观经义疏》等。
一
册 梵臻(? -1103),钱塘(今杭州) 人。 受具戒后即问道于知礼。 闻讲《妙
玄》《文句》,大有启发。 回乡后,以未亲聆知礼的《止观》 为憾事,“乃梵香礼
像,阅读二十过,以表师承”(《佛祖统纪·梵臻》)。 皇祐三年(1051)初,居上
竺。 明年奉旨迁金山。 熙宁五年(1072),杭州太守吴某闻其名,延请梵臻居南
屏兴教寺。 每当讲次,“综括名理,贯穿始终。 举一义,则众义洽然;穷一文,则
诸文允会。 当时强记者,因集以成类”(同上)。 《统纪》中还记载了他在兴教
寺为维护天台观心义旨而与净觉仁岳辩论:
暨师兴教之席,群峰泰初,诠为高座。 绪余超果会贤,别立悬叙
消文。 一一文下开示来意,正释观心,号为南屏一家。 ……每与净觉
辩论教门,陈辞有司,乞筑高台,竖赤幡,放(仿)西竺圣师与外道桷
胜义,堕者断首截舌,悬之幡上。 郡侯睹师法战之锐,就辞解之曰:
“行文制作,臻不及岳;强记博闻,岳不及臻。”师虽自此弭兵,闻者莫
不凛凛。 (同上)
梵臻博闻强记,除了天台宗教理外,各方面知识,均曾猎涉。 苏轼曾说过:
“吾尝与语,凡经史群籍有遗忘,即应声诵之。”(同上)正因为博闻强记,知识
面广,所以敢于与净觉一“法战”。 崇宁二年(1103)示寂,谥号实相法师。 为
天台宗第十八祖。
二、山家与山外之诤
论诤始末
天台宗九祖湛然和华严宗四祖澄观在解释佛祖的“真如缘起”学说时,都
引用《大乘起信论》,但讲法却不相同。 湛然说的是天台思想的“理具事造”,
即随缘真如随无明的染缘而生九界的妄法;而澄观却根据华严思想,说真如缘
起是以性起为本。 也就是说,前者主“妄心”,后者主“真心”。 自“会昌法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