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94
人,入内外凡,登于初住,方是理观也。
知礼首先指出,谈事观有理观,是唯识宗的观法,天台宗只谈止观四种三昧,不
谈事理。 常坐三昧等虽近乎理观,但若将十法的过程都说成是理观,那就不对
了。 因为止观之道全面地说,是拣示识心、观三千法、十法成乘,使行者从内外
凡,登于初住,才可算理观。 若将十位均说成理观,岂不成有观无教,又失偏
颇。
知礼还指出,心性之名,湛然大师在《法华玄义释签》中是判为“因”的;庆
昭等提出“十种三法”(即天台宗所立迹门十妙中的三法妙:真性轨、观照轨和
资成轨,又称三轨),则是“果佛所证,全非直显心性”。 既非直显心性,自然也
不同于理观。
知礼在批驳山外派“真心观”的过程中,阐释了他“妄心观”的认识论,他
在《十义书》中说:
(真心观)乃谓须是非染非净之心,方能造于如来,全不许妄染
之心造如来也,此则全乖阴识理具佛性之义,又亏“烦恼之俦为如来
种”之文,又违“性指三障”之说,又只知类种,全不识敌对种也。
知礼认为,山外派认识的根本错误,是以为只有非染非净之心,才能进入佛界,
而妄染之心,则是不可能的。 这与天台宗性具说完全相违背,是由于不认识因
明对论法之故。 智者早就有“相对种”(即对立相违的二门)之说,强调要爱达
两者,使之圆融相即。 这不仅为他的观妄心说提供依据,更是为了阐明天台宗
性具的真理。
(二)色心不二说
“心具三千”是天台宗的根本学说之一。 这是山家和山外两派都共同承
认的。 但知礼在精研了湛然的“佛性不弃瓦砾”和“草木成佛”的学说后,提出
“色具三千”之说,认为:“欲显真修,须依理性。 理非今古,不简色心。 一成一
切成,故说无情成佛也。 又依缘修说,无情成佛者,相尽情忘,则无情悉成佛
第
矣!”(《四明尊者教行录》此说遭到山外派的反对。 山外派认为心、佛、众生三 一
辑
法中,只有心是理,是能造的总体;生、佛诸法只是事,是所造的别相,故提出:
台
心具三千,色不具三千。 宗
教
为破斥山外派的说法,知礼首先指出:色为十八界之一,青黄赤白等眼根 史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