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97

这就是承认“差别”的始终存在,与体不二,要消除无明,从迷转悟,就必须圆

           断圆悟。 这就是天台理具随缘的圆理。
      朱         上面只是略谈知礼与山外派论诤的主要思想。 另外,还有理毒性恶、寂光
      封
      鳌    有相以及与“后山外”仁岳论诤的“生身尊特”等思想,这里暂且从略。
      天
      台
      集         晤恩与山外派弟子
      ·
      第         晤恩(912-986),一作悟恩,字修己,俗姓路,江苏常熟人。 13 岁出家,受
      一
      册    戒以后,先学律部,后闻天台三观六即之说,甚为钦仰,遂到钱塘慈光院,从志

           因受学,“讲贯弥年,通达《法华》 《光明》 经、《止观》 论,咸洞玄微” (《宋高僧

           传》卷 7《晤恩传》)。 先后“讲演《大部》 二十余过”,“剖析幽微,时称义虎”
           (《佛祖统纪》卷 10)。 《统纪》中还记载了晤恩刻苦学习、诲人不倦与艰苦朴
           素的生活:“自会昌毁废,文义残阙。 师寻绎十妙,研覆五重,讲演大部二十余

           过。 《法华》大意昭著于世,师之力也。 与人言不问贤愚,悉示一乘圆意,或疑
           不善逗机。 师曰:与作毒鼓之缘耳。 平时一食,不离衣钵,不畜财货,卧必右

           胁,坐必跏趺。”表明晤恩乃是一位“解行兼明,目足双运”(同上)严于律己谨
           言慎行的人。 这种高尚的操守,是难能可贵的。
                雍熙三年(986),晤恩示寂,寿 75。 他的《金光明玄义发挥记》,对于宋真

           宗景德之前尚在流行的智者《金光明经玄义》的广本,围绕“观心”问题,提出

           了异议,从而引起了“山家”“山外”论诤。
                晤恩弟子主要有庆昭、智圆等。
                庆昭(963-1017),俗姓胡,字子文。 钱塘人。 幼依开化院出家,13 岁受具
           戒,学天台教理于奉先源清大师。 17 年后,奉先谢世,众请师嗣讲,宛有父师

           之风。 后徙居石壁,讲风大振。 他的观心思想是继承源清的真心观思想的,因

           而成为知礼妄心观思想的论敌。 他与智圆合撰有《辩讹》《答疑书》《五义书》
           《释难书》等,今佚。

                庆昭一生讲说《法华》《止观》等共百余遍,传教弟子有咸润等 97 人。
                智圆(976-1022),俗姓徐,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名潜夫。 钱塘人。 幼
           入空门,8 岁即受具戒。 21 岁时,闻源清大师传天台三观之道,便往请教,精心

           研习。 2 年后,源清谢世,他徙居西湖孤山,学者如市。 “杜门乐道,与处士林
           逋为邻友”(《佛祖统纪·智圆》)。 在观心思想上,他与庆昭相似,认为“心”
           为中心,统摄一切,即所谓“色心体一”,而反对“唯色、唯香、色外无法” 等主


    ❙84❙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