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96

早在唐代,华严宗贤首作《起信论疏》,以真如随缘为判华严五教中渐、
           顿、圆三教的分际,以真如不随缘为始教,并以真如的随缘与不随缘判大乘的
           权实。 当时,山外派也根据华严宗的说法,认为随缘的是“真心”,而别教是不

           谈随缘的。 不少人也因此产生了疑问。 在《四明尊者教行录·别理随缘二十

           二问》中,知礼是这样回答客问的:
                    有当宗学者问余曰:仁于《指要钞》 中立别教真如有随缘义耶?

                余曰:然。 客曰:且如法藏师,著疏释《起信论》,专立真如具不变、随

                缘二义。 乃云:不变即随缘,随缘即不变,仍于彼五教中属于终教,亦
                兼顿教……彼终、顿二教所明不变随缘,乃是今家圆教之理,仁那云
                别理随缘耶?

                    余曰……妙乐云:凡别教中立佛果者,有其三意:一者以理性为

                佛界,二者以果头为佛界,三者以初地去分名佛界。 别教既立佛界,
                岂有顽騃之佛耶? 藏教既约真如无觉知故凝然,凝然故不随缘。 别

                理既有觉知,验非凝然;既非凝然,那不随缘耶?

           知礼认为:“别理既有觉知,验非凝然”,所以也有随缘。 但这种随缘,不谈理

           具,缘理断九,与圆教说的理具随缘大有区别。 他说:

                    今家以即离分于圆别不易研详。 应知不谈理具,单说真如随缘
                仍是离义。 故第一记云:以别教中无性德九故,自他具断九也。 若三
                千世界是性德者,九界无所破,即佛法故,即义方成。 圆理始显。

                (《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


           知礼还严肃地破斥山外派宣扬别理随缘的“性起论”。 他们强调差别,提出:
           “差别是无明之相,谆一是真如之相;随缘时则有差别,不随缘时则无差别,故

           知一性与无明合方有差别,正是合义,非体不二,以除无明无差别故。”(同上)
           这种强调“差别是无明之相,谆一是真如之相”,“一性与无明合方有差别”的
           观点,是完全不符天台宗理具的基本思想的。 那末,圆教理具随缘的说法,又                                         第
                                                                                       一
                                                                                       辑
           是怎样的呢? 他说:

                                                                                       台
                    今家明三千之体随缘起三千之用,不随缘时三千宛尔。 故差别                                       宗
                                                                                       教
                法与体不二,以除无明有差别故。 (同上)                                                   史



                                                                                     ❙83❙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