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01
①
②
白牛,四正勤 中,二世善满如肤充,二世恶尽如色洁。 四如意足 ,称行者心,
如形体姝好。 筋譬五根,住立能生义也。 力譬五力 ,摧伏干用义也。 行步平
③
朱 正,以譬定慧均等,又譬七觉调平。 其疾如风者,八正道中行。 速疾到萨婆若。
封
鳌 仆从者,譬方便波罗蜜,能屈曲随人,给侍使令。 众魔外道,二乘小行,皆随方
天
台
集 便智用故。 《净名》云:“皆吾侍也。”又果地神通,运役随意,即仆从也。
·
第 次“所以者何”下,释有车之由者。 由财富藏溢,譬果地福慧圆满,名财富
二
册 无量,库藏充溢。 行藏、理藏,一切法趣檀、尸、忍 等,是趣不过者,是约行为如
④
来藏;一切法趣阴、入、界、根、尘等,是趣不过,即是约理明如来藏。 自行此行
理名“充”,化他名“溢”。 实智满名“充”,权智用名“溢”。 入中道名“充”,双
照故名“溢”。 非但藏多,又皆充溢。 何法不是摩诃衍? 故大乘无量也。
“而作是念”下,即是广明心等。 文为二:一、广心等;二、释。 广心等者,
财富无量,是子无偏,是故心等。 若富而非子,是子而贫,则不得等。 今七宝大
车,其数无量。 若教、若行,皆摩诃衍,即财多也。 各各与之,不宜差别者,不移
本习,而示真实,如身子于智慧开佛知见,具一切佛法,目连于禅定开佛知见,
具一切佛法。 余人例尔。 又方等、般若、念处、正勤、根、力、觉、道,种种异名,
皆开示实相。 历一切法,亦复如是,故言无量也。
“所以者何? 以我” 下,是释两等。 初、释财多,尚周一国,况复诸子? 譬
大圆因,遍该善恶,况佛知见耶? 次、释子等者,非子尚充,况是子耶? 譬佛无
缘者尚度,况有缘子耶? 寻文可解。 从“是时诸子,各乘大车” 下,第四,适愿
欢喜。 譬上受行悟入,本求羊、鹿、水牛,期出分段,今得白牛,尽于变易。 过本
所望,岂不欢喜?
四正勤:又作四正断、四意断、四意端、四正胜、四断。 勤,不怠之义;断,断障之义,或作以正勤为断
①
除怠慢心。 四正勤即方便正勤于断恶生善的四种品目。 为三十七道品中的第二行品。 据《法界次第初门》
卷中之下记载,四正勤即:(1)断降已生之恶,而勤精进;(2)为使未生之恶不生,而勤精进;(3)为使未生之
善能生,而勤精进;(4)为使已生之善增长,而勤精进。 以一心精进。 行此四法,称四正勤。
② 四如意足:又作四神足、四如意分。 系由欲求(欲)、心念( 心)、精进( 勤)、观照( 观) 四法之力,引
发种种神用而产生的三摩地(定)。 为三十七道品中的第三行法。 (1)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由想达到神
通之意欲力发起的禅定;(2)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由心念力发起的禅定;(3)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由
不断止恶扬善力发起的神定;(4)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由思维佛理之力发起的禅定。
③ 五力:由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维持修行、达到解脱的力量。 为三十七道品中的第五科。
(1)信力,对三宝虔诚,可破除一切邪信;(2)精进力,修四正勤,可断除诸恶;(3)念力,修四念处以获正念;
(4)定力,专心禅定,以断除情欲烦恼;(5)慧力,观悟四谛,成就智慧,可达解脱。
④ 檀尸忍:为六波罗蜜(译作六度,即菩萨欲成佛道所实践的六种德目)中的前三种。 指檀那波罗蜜
(布施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波罗蜜(忍辱波罗蜜)。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