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02

从“于意云何” 下,第四、不虚譬,譬法王不妄。 一、问;二、答;三、述叹。
           问如文。 “舍利佛言”下,第二,答为二:一、免难不虚,亦名以重夺轻不虚;二、
           不乖本心不虚,亦云过本望不虚。 各为三:谓标章、解释、况结。 标免难如文。
           “何以故”下,第二,释者,命重身轻,全身免火,已得大宝。 济于重命,岂应有

           虚? 结免八苦之火,全五分之身,已是大宝。 况二万佛所,大乘慧命,圆因成

           就,佛知见开,宁是虚妄?
                次“世尊若是”下,第二,不乖本心。 初标不乖本心章。 本知无三,意令不
           谤,不谤者已不乖本心。 释云:本知无小,意令不毁堕恶,既无毁因,不堕恶果,

           不与小车,不乖本意。 结云: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其子,与一大车,过本所望,
           是故不虚。 结前章云“方便救济”,似譬断德神通之力;结后章云“财富无量”,

           似譬智德辩说之力。 前是子等故不虚,后是财等故不虚。
                “佛告舍利”下,第三、叹述。 有二“善哉”者,述其二不虚也。
                问:佛何不自说不虚?

                答:佛许三与一,自说为难;身子说不虚,取信为易。


                校:〔1〕岂:《湛然寺》本误为“豆”,今改。



                                导读:施三显一的一乘义理


                本章选自《法华经》的《譬喻品》。 《法华经》 中共有七喻,即:火宅喻(出
           《譬喻品》)、穷子喻(出《信解品》)、药草喻(出《药草喻品》)、化城喻(出《化

           城喻品》)、衣珠喻(出《授记品》)、髻珠喻(出《安乐行品》)、医子喻(出《寿量
           品》)。 本品独以“譬喻”立名,盖因品中所说三车喻三乘,白牛车喻一乘,火宅

           喻三界等,为七喻中譬喻最全最多,而又在经的最前面,所以独称《譬喻品》。
           主要是宣说施三显一的一乘义理。
                本品是为中根人须说譬喻而设。 佛说譬喻有五方面的原因:一、身子(舍                                      第
                                                                                       三
           利佛)虽解,众人犹迷。 譬喻酬请俯就中下根人,使其领解回小向大。 二、三乘                                       辑

           之道,犹如三车,以譬喻宣说,使知是方便法门,切莫执着。 三、一切种智,譬如                                       ︽ 法
                                                                                       华
           大白牛车,称扬赞叹,使知趋入安住。 四、先权后实,许三予一,似近妄语;以譬                                       文
                                                                                       句
           喻问答,使知不虚。 五、一般众生不能顿受一乘大法,佛故方便说譬喻,教诫人                                        ︾
                                                                                       选
           类,应以理智认清生命本身与环境,了解娑婆世界的五浊实情,莫再贪恋三界,                                         释

                                                                                     ❙95❙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