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14

记,名付法财;称于本心,复言快乐。 领上总譬竟。
                “尔时穷子佣赁”下,第二、父子相见譬。 近领火宅中见火,远领方便中五
           浊。 意为三:一、明穷子佣赁,领火宅所见之火,法说所见五浊;二、父见子,领

           火宅长者见,法说中佛眼见也;三、欢喜适愿,领火宅中惊怖,法说中起大悲心,
           法譬并明父前见子,此中明子前见父。 就佛则灵智先知机,后起应,故言父先

           见子。 若约众生,必先机而后应,故言子先见父。 机、应不可思议,不后不前,
           故前后互举也。 今取文便,但为二段:一、子见父;二、父见子。 此两段中,各复

           为四:初、子见父四者,一、见父之由,由求衣食;二、见父之处,处在门侧;三、见

           父之相,踞师子床;四、生畏避,悔来至此。
                见父之由,由厌苦欣乐,推求理味,渐渐积习,遂成出世善根,故言“佣赁展
           转”。 以此善根,能扣佛慈悲,故言“遇到父舍”。 父喻道后法身,舍喻无缘慈
           悲。 大小二机,双扣此舍。 有大机故,故言“遥见其父”。 有小机故,“住在门

           侧”。 若唯小无大,则应不见尊特之身,父不应言“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若

           唯大无小,不应“住立门侧”,子不应言“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也。 见父之处者,
           即是“门侧”。 二观为方便,即门二边;圆中之机,当门正见。 二乘偏真,故言

           “门侧”。 但空三昧,偏真慧眼,傍窥法身耳。
                “遥见其父”,正见有二种:一、近见;二、远见。 今言大机始发,扣召事远,

           是故言“遥”;又机微非应赴,名之为“遥”也。 “踞师子床”者,圆报法身,安处
                                      ①
           空理,无复通、别、二惑、八魔 等畏,故云“踞师子床”也。 《华严》说第一义空、
           四无所畏为“床”也。 “宝几承足”者,定慧为“足”、实谛为“几”,无生定慧,依

           真如境也。
                “婆罗门”,旧云:高良大姓,八地已上也。 “刹利” 者,七地已还也。 “居

           士”内凡夫等。 旧云:此经中明法身,非常住法身也;乃是他方应身,将应此土,
           即为此间之法身。 故有内凡诸人围绕。 今谓:不尔。 若作他方佛者,子父机
                                                                                       第
           应,体用着脱,皆不成如前说。 又不容小机扣此,大机扣彼;亦不应结大缘于                                         三
                                                                                       辑
           彼,结小缘于此;亦不应双结在此,双应在彼。 如是大惑乱。 今明:胜应应菩
                                                                                       ︽
           萨,即卢舍那尊特身,大机所扣者也;劣应应小乘丈六弊衣,小机所扣者也。 今                                        法
                                                                                       华
           经明常住醍醐,与涅槃等。 法身圆顿与华严等。 所譬长者威德,侍卫、刹利、婆                                       文
                                                                                       句
                                                                                       ︾
                                                                                       选
                                                                                       释
               ①  八魔:即五蕴魔、烦恼魔、死魔、无魔等四魔,加上无常、无我、无乐、不净等四颠倒心,称为八魔。
                                                                                     ❙107❙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