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21

“严饰之具”,容服若盛,子则惊畏,二乘不宜见此相好,是故脱之。 “更着粗

           弊”者,现丈六形是“粗”,生忍法忍是“弊”也。 “尘土坌身”者,现有烦恼有为
      朱    有漏也。 “执除粪”下,但治见思有漏之法,不论诸地清净智慧也。 左手喻实,
      封
      鳌    右手喻权,权用便易,自以此法断结成佛,又用此化人。 “状有所畏” 者,示同
      天
      台                         ①
      集    怖生死,又有寒风马麦 之报也。
      ·
      第         “语诸作人”,下。 第四、亲教子作譬也。 即是道品中七科法门,以显除粪
      二
      册    之相。 领上“诸子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也。 一者、语作
           人譬,譬四念处是外凡位;二、令勤作勿得懈息譬,譬四正勤;三、咄男子勿复余

           去譬,譬四如意足;四、“好自安意”下,名安慰譬,譬五根。 五、“所以者何”下,
           名无五过譬,譬五力。 此前四句,是第二内凡位;六、实时长者字以为子譬,譬

           八正;七、“虽欣此遇”下,名教常令除粪譬,譬七觉。 此二句是第三圣位也。

                第一,“语诸作人” 者,即是说三藏,示四念处,是除粪之器,断结之境故。
           《遗教》云:“常依念处行道,能破四倒”。 领火宅中适愿勇锐,即是闻慧也。
                第二,“勿得懈息” 者,即是令勤修四念处也。 若起懈息,不能灭二恶,不

           能生二善。 以二勤故,能发暖火,对火宅互相推排,入修慧暖位也。 “以方便
           故,得近其子”者,念处未得理火温心,犹为疎外,不可附近。 以初得暖方便,则

           可附近也。

                第三,“咄男子” 者,“咄” 是惊觉,亦是责数。 上正勤中纷动,即是智法。
           如男子是阳性,如意足是定法;如女人是阴性。 良以正勤策动,不得与真相应
           故,咄惊责数,令舍散入静。 故“咄男子”也。 “汝常此作,勿复余去”者,念处
           正勤,动不专一,不名为常。 四如意中,定不异缘,思惟则定,思惟则断,定断专

           一故常,不纷动故,勿复余去。 此犹在“互相推排”中,即是顶法之位也。 “当
           加汝价”者,暖法意观中,不能发真;如意观中,能发无漏,故言加价。 “若有所

           须”者,漏无漏善,助道正道。 皆从如意观求,欲须即得。 四禅体含支林 如盆
                                                                              ②


               ①  寒风马麦:在寒风中受冻,以马麦为食。 马麦,马所食之麦。 佛尝受阿耆达王请,至彼国结夏安居,
           遇饥荒,谷米昂贵,受贩马人供养,与五百比丘共食马麦三月,为佛十难之一。 佛有十难,即孙陀利诱、旃遮
           腹谤、提婆推压、迸木刺脚、毗楼追逼、饥食马麦、寒风脊痛、六年苦行、乞食空钵、风竹索衣。 ( 见《 大智度
           论》卷九。 《大正藏》第 25 册,页 121 下)
               ②  四禅体含支林:色界十八天,又称十八禅支、十八支林,指色界四禅定之十八种功德法。 十八支林
           即:(1)初禅天定五支:觉支、观支、喜支、乐支、一心支。 (2) 二禅天定四支:内净支、喜支、乐支、一心支。
           (2)三禅天不定期五支:舍支、念支、慧支、乐支、一心支。 [4] 四禅天定四支:不苦不乐支、舍支、念清净支、
           一心支。



    ❙114❙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