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25
初、“将死不久”者,有机则应为生,机尽应谢为死。 今化机将毕,应谢非
久也。
朱 “语穷子言,我今多有” 下,第二、命知家事。 金即别教理,银即通教理。
封
鳌 《大品》所明真谛,不出此二。 “而云多有”者,理则非多,约种种门,亦得言多。
天
台 例如空非十八,约破十八法名十八空也。 劝学中明一切法门,皆是珍宝也。
集
· “仓”是定门,即百八三昧。 “库” 是慧门,十八空境也。 通、别两种定慧“ 仓
第
二
册 库”,包藏一切禅定智慧,无所阙少,内充外溢,故云“盈溢”。 “其中多少”者,
说于般若,则有广、略二门。 菩萨行般若,应知略、广相,略则为少,广则为多。
自行为取,化他为与。 《大品》中云:汝当为菩萨说。 故云:“汝悉知之”。
“我心如是”下,第三、诫体我心者。 佛以般若为心,汝今传灯当随佛意说
也。 又二乘人本解是析法空。 命“当体此意” 者,命转教用诫令同我体法空
也。 昔时被命,谓传灯与他。 今乃知佛令我识体之门,故言“当体此意”。 “今
我与汝,便为不异”者,释此有三:一、被加令说与佛不异;二、就理以诸法皆如,
故得不异。 善吉如,如来如,一如无二如。 故言“便为不异”。 三、就今时。 始
悟父子天性,本来不异,而二乘人自谓被加异耳。
“宜加用心”下,第四、勅无令漏失也。 汝为菩萨说般若教,无令漏失。 二
者就理此即汝法后时当用,是故无令漏失也。
“即受教勅”下,第二、受命。 又为四:一、正受命领知;二、无悕取,善吉虽
说般若,自谓我无其分也 ;三、未舍劣心,犹居本处者,住罗汉位,虽复慕大,亦
①
未定言欲作菩萨也。 未舍下劣心者,虽复耻小,亦未定言舍于小证也;四、“复
经少时,父知子意”下,即是领上索车譬,鄙弃先心,欲求大道,大机发也。
五、付业
[经]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临欲终时,而命其
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 即自宣言:‘诸君当知! 此是
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余年。 其本字某,我名某
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 此实我子,我实其父。 今我所
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 先所出内,是子所知。’世尊! 是时穷子,闻父此言,
① 善吉虽说般若:善吉即须菩提,曾代佛说《般若经》,转教菩萨。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