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44
二、一地一雨喻
[文句]
“如来说法一相” 下,第二、合无差别譬。 上开三,今合亦三,但不次第。
“一相一味”下,双合一地一雨。 “所谓”下,双释一地一雨。 “其有众生”下,合
上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 所以者何” 下,释于差别,如来能知差别无差别。
“一相”者,众生之心,同一真如相,是一地也。 “一味” 者,一乘之法,同诠一
理,是一雨也。 昔于一实相,方便开为七相。 于一乘法分别说有七教,佛知究
竟终归一相一味也。 “所谓” 下,双释一相一味。 众生心性即是性德,解脱远
离寂灭三种之相。 如来一音,说此三法,即是三味。 此三相则以为境界。 缘生
中道之行,终则得为一切智果,故言“究竟至于一切种智”也。 合草木差别譬,
如后解,不重记。
有时作三意合:一、无差别意,合上一地一雨;二、差别意,合上草木差别;
三、如来能知释成两意。 无差别者,谓“一相一味”,“一相”合上一地也。 解脱
相者,无生死相,离相者无涅槃相,灭相者,无相亦无相。 唯有实相,故名“一
相”。 一相即无住本,立一切法。 无住无相,即无差别也。 立一切法,即有差
别。 差别如卉木,无差别如一地。 地虽无差别,而能生桃、梅、卉木差别等异。
桃李卉木虽差,而同是一坚相。 若知地具桃李,即识实中有权,解无差别即是
差别。 若知桃李坚相,即识权中有实,解差别,即是无差别。 以是义故,以一相
合上一地譬也。
“一味”即是实教,纯一无杂,例一相可解。 “解脱”者,无分段、变易 二边
①
业缚。 故名“解脱相”。 “离相”者,得中道智慧。 此慧能远离二边无所著,故
名“离相”。 “灭相”者,二边因灭,得有余涅槃。 二边果灭,得无余涅槃。 故名
“灭相”。 句句例作差无差别义。 准一相可解。 “究竟至于一切种智”者,若得
二边灭相,即是通别二惑尽,入佛知见,以一切种智心中行般若,初发、毕竟二
②
不别 ,故言究竟。 此即佛之智慧。 故言“一切种智”也。
第
三
辑
① 分段、变易:即指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 分段,指由于果报之异而有形貌、寿量之区别。 分段生死,
系以有漏之善恶业为亲因,而以烦恼障为助缘,所感生死的粗异熟果。 以身命有长短,随因缘之力而定有齐
︽
限,故称分段。 变易生死,是指阿罗汉、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萨,以无漏的“有分别业”为因,以无明住地为缘, 法
所招感三界外之殊胜细妙的果报身;此一果报之身,系由无量的悲愿力改转原先的分段生死之粗身,而变为 华
细妙无有色形、寿命等定限之身,故称变易身。 变易生死是由心证之念念相续而前变后易,其身形与寿期皆 文
句
无定限。 ︾
② 初发、毕竟二不别:指从十住中的初发心住开始起修时,其心即与佛所证的毕竟觉泯然合一,了无 选
释
分别。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