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6

时,示内弟子时,食时著依”者,为人也。 “三摩耶是假时,破外道邪见”者, 对
                                                                                ①
           治也。 若“时与道合”者,第一义也。
                                                             ②
                云云。 若见谛已上,无学已下,名下一时;若三人 同入第一义,名中一时;
           若登地已上,名上一时;若初住已上,名上上一时,今经是上上一时,此约教分

           别也。 本迹者,前诸一时,迹也;久远实得之一时,本也。 观心释者,观心先空、

           次假、后中,次第观心也。 观心即空、即假、即中者,圆妙观心也。
                佛者,劫初无病,劫尽多病。 长寿时乐,短寿时苦。 东天下富而寿,西天下
           多珠宝、多牛羊,北天下无我、无臣属。 如此时处,不感佛出。 八万岁时,百年

           时,南天下未见果而修因,故佛出其地。 离车子云:“摩竭提国,如大池,佛出其
           国,如大莲华。”无胜云:“佛于众生,平等无二。 汝等耽荒五欲,不见佛耳! 非
           佛弃汝,出摩竭提。” 此皆世界释也。 日若不出,池中未生;生已等华,翳死无
                              ③
                                                                  ④
           疑。 佛若出世,则有刹利、婆罗门、居士、四天王,乃至有顶 。 此就为人释也。
           三乘根性,感佛出世,余不能感。 善断有顶种,永度生死流。 此就对治说也。
           佛于法性,无动无出,能令众生,感见动出,而于如来实无动出。 此就第一义说

           也。 皆因缘释耳。
                佛名觉者、知者,于道场树下,知觉世间、出世间、总相、别相。 觉世即苦
           集,觉出世即道灭 ,亦能觉他。 身长丈六,寿八十,老比丘像,菩提树下,三十
                            ⑤








               ①  迦罗、三摩耶:印度说时之名有迦罗、三摩耶二种。 佛教中,称律中所说非时食、时药、时衣等之时,
           为迦罗。 因恐与外道所执著为实在之时混同而生邪见,故除在律中所说之外,其余多称三摩耶。 《大智度
           论》卷三:“问曰:若非时食、时药、时衣,皆是柯逻(迦罗),何以不说三摩耶?”答曰:“此毗尼中说,白衣不得
           闻,外道何由得闻而生邪见? 余经通皆得闻是故,说三摩耶,令其不生邪见。”(《大正藏》第 25 册,页 66 上)
               ②  三人:指修声闻、缘觉、菩萨行的三乘人。
               ③  《法华文句记》卷一中:“佛为离车说不放逸。 离车云:‘ 我等自知是放逸人。 何以故? 若不放逸,
           如来世尊应生我国,何故弃我,出摩竭提?’时婆罗门子,名曰无胜,语离车言:‘频婆大王,已获大利,佛出其                          第
           国,犹如大池,生大莲华。 华虽在水,水不能染。 佛亦如是,虽生彼国,世法不染。 汝迷五欲,名放逸人,非佛                        三
                                                                                       辑
           出彼,名为放逸。 汝耽五欲,纵生汝国,汝亦不见。”(《大正藏》第 34 册,页 162 下)
               ④  有顶:天名,色界之第四处,本名色究竟天。 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 又,无色界之第四处
                                                                                       ︽
           非想非非想天,位于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                                                        法
               ⑤  觉世即苦集,觉出世即道灭:意谓使之懂得世法即为苦集,出世法即为道灭。 苦集灭道,即四谛。                         华
           苦,指业烦恼之结果,生死之苦患,即一切生死之果报。 集,集成生死苦果之业烦恼,即生死之原因。 灭,指                          文
           灭生死苦果之涅槃。 道,指可得涅槃果之正道。 苦集灭道为世间与出世间,即生死与涅槃之一双因果。 苦                           句
                                                                                       ︾
           为生死之果,集为生死之因,灭为涅槃之果,道为涅槃之因。 为什么先果后因呢? 因为果显著易知,因幽微                           选
                                                                                       释
           难知之故。

                                                                                     ❙19❙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