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8
真,住有余、无余涅槃;别佛从次第门 入,住秘密藏;圆佛从不次第门 入,住
①
②
秘密藏。 前三佛住,能、所皆粗;后一佛住,能所俱妙。 今经则是圆佛住于妙住
也。
本迹解者,三藏佛应涅槃,慈悲垂迹,生身住世。 通佛誓愿慈悲,扶余习度
众生,作佛事。 别、圆佛皆慈悲薰法性,愍众生故,垂应法界。 当知四佛,住本
佛住,以慈悲故,住于忍土王城,威仪住世,是名迹住。
观解者,观住于境,或住无常境,即空、即假、即中等境,以无住法,住于境
中,故名为住。
王舍城者,天竺称罗阅祇伽罗。 罗阅祇,此云“王舍”。 伽罗,此云“城”。
国名摩伽陀,此云“不害”,无刑杀法也。 亦云“摩竭提”,此云“天罗”。 天罗
者,王名也。 以王名国,此王即驳足之父。 昔久远劫,此王主千小国。 王巡山,
值师子,众人迸散,仍共王交。 后月满来殿上生,王知是己子,讹言我既无儿,
此乃天赐,养为太子。 足上斑驳,时人号为“驳足”。 后绍王位,喜啖肉,敕廚
人,无令肉少。 一时剧缺,乃取城西新死小儿为膳。 王言大美,敕之常办此肉。
廚人日捕一人,举国愁恐。 千小国兴兵废王,置耆阇山中,诸罗刹辅之为鬼王。
因与山神誓,誓取千王祭山,捕得九百九十九,唯少普明王。 后时伺执得之,大
啼哭恨,生来实语,而今乖信。 驳足放之还国,作大施,立太子。 仍就死,形悦
心安。 驳足问之,答:“得闻圣法。”因令说之。 广赞慈心,毁眥杀害,仍说四非
常偈云云。 驳足闻法,得空平等地,即初地也。 千王各取一渧血,三条发,赛山
神愿。 驳足与千王共立舍城,都五山中,为大国,各以千小国付子胤。 千王更
迭知大国事。 又百姓在五山内,七遍作舍,七度被烧。 百姓议云:“由我薄福,
数致煨烬。 王有福力,其舍不烧,自今已后,皆排我屋,为王舍。”由是免烧,故
称王舍城。 又驳足共千王,立舍于其地,故称王舍。 又驳足得道,放赦千王。
千王被赦于其地,故名地为王赦,而经家借音为屋舍字耳。 因缘出《大论》 及
诸经云云。 第
三
约教者,《像法决疑经》云:“一切大众所见不同,或见娑罗林地,悉是土砂 辑
︽
法
① 次第门:即次第三谛,又作隔历三谛。 天台宗所说“空、假、中”三谛之前二谛是针对现象所设立,中 华
谛则为针对本体各自独立的真理所设立。 此三谛若彼此隔历不融,前后互成次第,称次第三谛,或隔历三 文
句
谛。 天台宗以次第三谛为四教中别教菩萨所修的观法。
︾
② 不次第门:即不次第三谛,又作圆融三谛、不思议三谛。 相对于次第三谛,即于一谛之中具足三谛, 选
释
交互融会,而无所谓个别说法。 天台宗以不次第三谛为四教中圆教菩萨所修的观法。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