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67
共作无利益众生,三者起逆众生,四者邪行众生,五者邪命(虽出家而不护禁
戒,求诸利养,非法活命者)众生”。 也应严肃治罪,但作为“行法行王”,也应
朱 讲究治法:“一者呵责以为治罪,二者夺其所有资生以为治罪,三者牢狱系闭枷
封
鳌 锁缚呵骂驱摈以为治罪”。 其中,对于邪命众生(破戒比丘),更应从宽,“先善
天
台 言劝喻,令顺僧命,若其不从,当现二众现前对实”,在人证物证前,使其认罪,
集
· 然后呵责,并予驱摈。
第
二 经中还指出,那些“暗钝无智,不行正法,自在作恶”的国王,也应懂得“自
册
治”。 自治的方法有二种,即:“一者依自力,二者依外力”。 所谓自力,是要求
国王时常反省:“我今所行,为是放逸,为非放逸? 为有慈心,为无慈心? 为是
应作,为不应作? 为是善业,为是恶业? 若知所作是不应作是恶业者,即止不
作,生惭愧心,悔过自责,畏恶名称,畏堕恶道”。 也就是自行自律,时时警惕自
己,约束自己。 所谓依外力,即是于国内处处求能如实语的大沙门,将其请到
宫中,国王应“迎送礼拜问讯,尽恭敬心,尽尊重心”,求其指点和教诲,“闻已
受持,如法改悔”,达到真正“舍十恶等恶行法”,“行十善等十行法”(以上见卷
四《王论品第五》)。 这就是依外力自罪自治。 经文中特别强调国王依外力自
治的重要,所以对破戒比丘的治罪,也是礼让三分。
《尼乾子所说经》的主旨是阐明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义理,和《妙法莲华
经》的旨趣相同,但它进一步把世间法结合在一起,使一佛乘的思想更易于为
广大信众所接受。
三、三昧类经典
三昧类经典,是法华部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强调修持的义理,为以后
天台宗主张的教观双修的“修”的部分,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主要经典有《法
华三昧经》和《金刚三昧经》。
《法华三昧经》
《法华三昧经》 一卷。 刘宋沙门智严译于元嘉四年(427)。 本经乃佛为
①
罗阅王之女利行宣说法华三昧的行法。 叙述罗阅祇城耆崛山中有无数比丘
众、菩萨众等齐聚来会,欲问请佛。 佛口放光明,遍照十方,佛身忽然不见。 罗
阅王辩通、王女利行、诸女等齐来。 佛遂由地涌出,坐大宝莲花上,为王女宣说
① 《法华三昧经》,见《大正藏》第 9 册,285-290 页。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