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69

不处有入中,没灭无形象。 不观善以恶,俱皆空自然。”达到清净禅寂、物我双

           忘的境界。
      朱         《法华三昧经》对后来的天台宗影响很大。 智者大师在《法华三昧忏仪》
      封
      鳌    中所强调事中修一心精进和理中修一心精进,就是继承这一思想的。 他说:
      天
      台    “若礼佛时当一心礼佛,心不异缘,乃至忏悔、行道、诵经、坐禅,悉皆一心,在行
      集
      ·    法中无分散意,如是经三七日,是名事中修一心精进。 ……如礼佛时,心性不
      第
      二    生不灭,当知一切所作种种之事,心性悉不生不灭。 如是观,见一切心悉是一
      册
           心,以心性从本以来,常一相故。 行者能如是反观心源,心心相续,满三七日不
           得心相,是名理中修一心精进法。”忏悔行道、诵经、坐禅、悉皆一心,心不异缘
           的事中修一心精进,即是《法华三昧经》中的观万法如幻如化、一切皆空的事

           中修一心精进,即是《法华三昧经》中的观万法如幻如化、一切皆空和“行戒无
           色”“行檀无受”的思想,而心性不生不灭、返观心源的理中修一心精进,即是

           《法华三昧经》中的对三十六事不起不灭,如一无形象的精神境界。

                《金刚三昧经》

                《金刚三昧经》 ,一卷。 出北凉录,失译人名。 内容述佛于灵山入金刚三
                             ①
           昧,说一乘真实之法。 金刚三昧,是指能通达一切诸法的三昧(即定),因其坚
           固能断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坚固能摧破他物,故称金刚三昧。 为三乘行人最

           后断一切烦恼,各得究竟之果的三昧。 《涅槃经》卷二十四称:“菩萨摩诃萨,
           修大涅槃,得金刚三昧,安住是中,悉能破散一切诸法。”
                《金刚三昧经》指出,修金刚三昧应做到三个方面:其一,强调无生无化,
           本来空寂。

                经中说:为了达到无生无化,应“令彼众生皆离心我,一切心我,本来空寂。
           若得空心,心不幻化。 无幻无化,即得无生。 无生之心,在于无化”。 所谓无
           生,指诸法之实相无生灭。 所有存在的诸法无实体,是空,故无生灭变化可言。
           但凡夫迷无生之理,起生灭的烦恼,故流转生死;若依诸经论观无生之理,可破
           除生灭的烦恼。 懂得无生的道理,无“心我”之想,时时处于空寂之中,使心无

           幻无化,就没有系缚。 经中还说:“若有我者,令灭有见;若无我者,令灭无见。
           若心生者,令灭生性;若心灭者,令灭灭性。” 因为“本生不灭,本灭不生,不灭
           不生,不生不灭”乃是一切诸法的实性。
                经文中还指出:修持这种无生无化的空寂之法,“不依三界,不住戒相,清



               ①  《金刚三昧经》,见《大正藏》第 9 册,365-372 页。


    ❙262❙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