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97

应,但密为法身所益)、冥机显应(过去世所植善根,冥机已成,今世值佛闻法,
           得大利益)、显机显应(于现世身口意得大利益)、显机冥应(现世积善,虽不显

      朱    感,却有冥利)。 总计众生之“感”与诸佛之“应”共有 64800 之机应。 也就是
      封
      鳌    此处所说的“随机应”。
      天
      台         其二,阐述性具善恶思想。
      集
      ·         《观音玄义》中,还阐述了智者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性具善恶。 智者认为,
      第
      二    善、恶俱为众生本有的性德。 众生本性,于先天具有的善恶,称为性善、性恶;
      册
           后天行为所生的善恶,称为修善修恶。 善恶是性,性不可改。 并认为,一阐提

           (断尽善根的人)不断性善,佛不断性恶。 智者在《观音玄义》中说:
                    问:性德善恶,何不可断?

                    答:性之善恶,但是善恶之法门。 性不可改,历三世无谁能毁,复
                不可断坏。 譬如魔虽烧经,何能令性善法门尽? 纵令佛烧恶谱,亦不
                能令恶法门尽。 如秦焚典儒,岂能令善恶断尽耶!

                    问:阐提不断性善,还能令修善起;佛不断性恶,还令修恶起耶?
                    答:阐提既不达性善,以不达故,还为善所染,修善得起,广治诸
                恶;佛虽不断性恶,而能达于恶,以达恶故,于恶自在,故不为恶所染,
                修恶不得起故,佛永无复恶。 以自在故,广用诸恶法门,化度众生,终
                日用之,终日不染,不染故不起,那得以阐提为例耶!                        ①

                这就是说,性德善恶,是永远存在的。 一阐提断尽修善,而唯存性善;佛断

           尽修恶,唯存性恶。 一阐提不断性善,故遇缘则得发善,广治诸恶;佛虽不断性
           恶,但能达于恶,于恶自在,不为恶所染,故佛永无复恶,并能广用诸恶法门,化

           度众生。 若受慈善根力之薰习,可成为至阿鼻地狱教化众生的自在作用。
                关于“性恶”的理论,智者在《摩诃止观》中阐释得更为具体。 他认为,性

           以据内,内性不可改。 如竹中火性,虽然不可见,不能说没有。 心也一样,具一
           切五阴性,虽不可见,不能说没有。 如果用智眼观察,就能知心具一切性。 这
           说明性是本具的理体,性恶虽是修恶的理体,不可改,不可断,但若能达于性

           恶,就可不为恶所染。 所谓“达”,即善与实相相顺是佛道,恶与实相相背是非
           道。 如果了达诸恶非恶而是实相,就是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如果对佛道生着,
           不消甘露,佛道也就成为非道。 因此,达性恶,就是达实相,性恶也就是实相。

           他在《摩诃止观》卷 2 中说:“以随自意历诸恶事者,夫善恶天定,如诸蔽为恶,


               ①  《观音玄义》卷 2。

    ❙290❙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