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3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03

台宗的看法,认为真如除了是理、是标准外,亦是心,是静态,亦是动态,是心理

           合一的思想形态,他引《大乘起信论》的话,认为真如是“从本已来,离言说相,
      朱    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 真如本是无
      封
      鳌    垢清净的,远离一切虚妄染污法。 观音证此以为本体,并“以此体示诸众生,令
      天
      台    观行知”,从而去恶行善,免受染污,获大利益。 第三,对智者所说“像无所像,
      集
      ·    无所而不像”,知礼也根据天台宗的法性说加以阐释,认为“色心诸法,虽无生
      第
      二    性,因缘和合,法尔而生。 观音妙证,同诸法性。 虽无形相,众机扣之,无像不
      册
           现”。 空宗说诸法本性为无自性空,故强调法性的无自性义、空义。 天台宗则
           认为法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是指诸法的本性,亦指显示此本性的法界中
           的一切存在。 知礼根据天台宗的看法,认为法性遍法界,由于“观音妙证,同诸

           法性”,是遍法界无所不在的,因此,“虽无形相,众机扣之,无像不现”。 第四,
           对智者说的“化无所化,无所而不化”,知礼根据天台宗的无念说加以阐释,认
           为“观音顺理,虽知不变,常以真智,化一切凡,成不二圣。 此则由无化物之念,
           故遍令他革迷成悟。 其犹磁石无念而吸”。 这里所说的“无念”,并非北宗禅
           所说的“离念”,而是指不起任何虚妄的分别念想,亦即无念而念。 正因为观
           音菩萨“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而又“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所以能

           处处应机接物,去救度众生。 好比磁石本“无念”,但能自然吸铁。 这种“无念
           而念”,乃是天台宗殊胜的圆融理论。 它说观音菩萨的法身(实性)尽虚空,遍

           法界,所以能“有感皆应,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第二,重视对“性恶”说的发挥,认为天台宗的特色在性恶法门。
                知礼在《观音玄义记》中指出:性中具善,诸师亦知;性中具恶,他皆莫测。
           为了阐明“性恶”之说,他首先强调天台宗的“性具三千”之说,在解释智者《观
           音玄义》 中的“阐提断修善尽,但性善在;佛断修恶尽,但性恶在” 几句话时,

           说:
                    夫一切法不出善恶,皆性本具,非适今有,故云:法住法位,世间
                相常。 若因修有,安得常住。 《大经》云:十二因缘非佛、修罗、人、天

                等造,不是性具,何得非造。 《起信》云:一切法真,不可遣故,若非性
                具,那得皆真? 以皆本具,故得名为性善性恶。 复以性具染净因缘,
                起作修中染净因缘,乃有所生世出世法。 若具言者,本具三千为性善
                恶,缘具三千为修善恶。 修既善恶,乃论染净逆顺之事。 阐提是染逆
                之报,故云断修善尽;佛是净顺之报,故云断修恶尽。 若其性具三千






    ❙296❙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