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5

①
           我性,具八自在 我,名本杀贼。 迹示二乘功德耳。
                观心者,中道正观不漏,落空、假二边,二边烦恼灭也。 能观心性,名为上
      朱    定。 衣珠秘藏,是己之物,即己利也。 正观中道,结、贼则断,无结,故有亦断。
      封
      鳌    二边不能缚心,故名自在。 虽有烦恼,如无烦恼,不断烦恼而入涅槃,即其义
      天
      台    也。
      集
      ·         2.菩萨众
      第
      二         [经]
      册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退转;皆得陀罗尼 ,
                                                            ②
                                                                                  ③
           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 ;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
                                   ④
           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
           无数百千众生。

                [文句]
                菩萨多种,谓偏通别圆。 如《释论》引迦旃延子,明六度齐限而满 者,此
                                                                             ⑤
           欲调血众生为乳也。
                                                ⑥
                若《大品》明有菩萨发心,与萨婆若 相应者,此欲调乳入酪也。 若《大品》
           明有菩萨发心,游戏神通,净佛国土 。 又如《净名》中,得不思议解脱者,皆能
                                            ⑦






               ①  八自在:自在,又作无碍,纵任。 即自由自在、纵心所欲,做任何事均无障碍。 此为诸佛及上位菩萨
           所具之的功德。 八自在,指如来法身具足八种自在:(1)能示现一身为多身;(2)示现一尘身而充满大千世
           界;(3)大身轻举远到;(4)于一土而化现无数不同之身;(5) 眼、耳、鼻、舌、身之功用互通;(6) 得一切法而
           如无法想:(7)说一偈义而经无量劫;(8)身遍诸处而犹如虚空。
               ②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略称“阿耨三菩提”,意译无上正等正觉,旧译无上正遍知、无上正遍觉。 意
           指能如实了知一切事物,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即断烦恼障而证涅槃的一切智和断所知障而知诸法实
           相的一切种智。
                  陀罗尼:梵文 Dharami 音译,又作陀罗那、陀邻尼。 意译持、总持、能持、能遮。 总持即总开发法,持
               ③
           无量义。 能遮即断恶生善。 这里指能持善法,不使其散失;能持恶法,不使其滋生。
               ④  转不退转法轮:指转无上法轮,化道一切众生,使之依教修行,增长菩提(觉悟),行位不退。 为修菩
           萨行的方便善巧。 法轮喻佛法,取回转众生,摧破烦恼之义。 转喻宣说,取转自心之法,移入他心,如转车轮
           之义。 意即宣说佛法,使法轮常转不息。
               ⑤  六度齐限:指以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满时为齐限而入灭之佛身。 即三藏教
           之佛身。 迦旃延子,即迦旃延。 《大智度论》 卷四:“复次,《阿毗昙》中,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言:‘何名菩萨?
           自觉复能觉他,是名菩萨;必当作佛,是名菩萨。”(《大正藏》第 25 册,页 86 下)
               ⑥  萨婆若:又作萨般若、萨婆若多。 意译为一切智。 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即指佛智而言。 《大
           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一:“佛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佛;菩提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菩提。 舍利弗! 菩萨
           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大正藏》第 8 册,页 223 下)
               ⑦  《大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一:“舍利弗! 有菩萨摩诃萨游戏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至到处,无
           有声闻辟支佛乘,乃至无二乘之名。”(《大正藏》第 8 册,页 225 下)


    ❙28❙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