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6

变身登坐,而复受屈被诃者 ,此欲调酪为生、熟酥也。 若《大品》明有菩萨发
                                     ①
           心,即坐道树,成正觉转法轮,度众生者 ,此是调酥为醍醐也。 故下文云:“菩
                                                ②
           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 又云:“若菩萨不闻《法华》,非善行菩萨道,若闻此

           经,即善行菩萨道。”又《涅槃》云:“菩萨不闻《涅槃》,常有希望;若闻《涅槃》,

           希望都息。”故略有四种也。
                本迹者,本地难测,或居等觉,或齐法王。 如善财入法界,见文殊,色像无
           边,法门深远,本邻诸佛,迹辅释迦,为菩萨普现色身三昧力,散影垂容,以口轮

           不可思议化,随宜广说,可以意知,不可以言辩也。 所以迹引四味,归乎一实。
           譬如锤砧,器诸淳璞 。 成醍醐已,一期化息。 然其本地究竟成就,岂是今日始
                              ③
           入大乘? 亦非寂灭道场,高山先照 ,若顿若渐,皆迹所为耳。 观解者,中道观
                                           ④
           心,双照二谛名大,通至菩提果名道,破五住尘劳,名成众生云云。
                “八万人”者,数也。 余经集众甚多,此经何少? 或是语其大数,或譬王论

           密事,不可率土同谋云云。
                约观心者,观一善心,具十法界,十界交互,具百法界,千性相等。 十善即

           万法,约八正道,即八万法门也,云云。
                “皆于阿耨三菩提,不退转”者,明位也。 阿耨:此云“无上道”,如“境妙”

           中说位,如“位妙”中说“不退转”者,约位、行、念,论不退。
                应四种分别:不生三恶道,位不退;不生边地,诸根完具,不受女身,即行不

                                                    ⑤
           退;常识宿命,即念不退。 具此,名阿鞞跋致 地,三藏义也。
                                     ⑥
                若六心已前,轻毛菩萨 ,信根未立,其位犹退。 七心已上,从初地至六地,

                  事见《维摩诘所说经。 不思议品》:“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 舍利弗言:‘此座高广,吾不
               ①
           能升。’维摩诘言:‘唯! 舍利弗! 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
           (纳)芥子中,无所增减。”《大正藏》第 14 册,页 546 中)
               ②  《大品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二《道树品》:“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求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渐行六波罗蜜,得一切种智,成佛树,以华、味、果实益众生,为众生求一切种智。” (《大正藏》 第 8 册,
                                                                                       第
           页 377 上-377 中)                                                              三
                                                                                       辑
               ③  譬如锤砧,器诸淳璞:譬如槌与砧配合,才能把各种淳璞雕琢成美器。 璞,璞玉。
               ④  高山先照:指顿教。 《法华玄义》卷一:“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厚殖善根,感斯顿说。” (《大正藏》 第
                                                                                       ︽
           33 册,页 683 中)                                                               法
               ⑤  阿鞞跋致:又作阿毗跋致、阿惟越致。 梵语 avaivartika 的音译。 意为不退转,为菩萨阶位之名。 经               华
                                                                                       文
           一大阿僧祇劫修行,方至此位。
                                                                                       句
               ⑥  菩萨五十二阶位中,最初十位应修之十种心在信位,能助成信行,故称十信心。 十信位的前六心,
                                                                                       ︾
           即: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戒心。 轻毛菩萨:轻毛随风飘动,忽东忽西,比喻心力劣弱而进退不定。                         选
                                                                                       释
           十信位的菩萨,于佛道有进有退,故多以此喻之。

                                                                                     ❙29❙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