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37

不退为凡夫、二乘,名位不退。 虽正使已尽,而未能遍修万行,其行犹退。 至七

           地名行不退,而犹起二乘念,故有念退。 至八地道观双流,入法流水,名念不
      朱    退。 此名阿鞞跋致地,此乃三乘共十地之义耳。 ……
      封
      鳌         旧云:“皆得陀罗尼”去,始是叹德。 今取不退转,即具两意:成上属明位,
      天
      台
      集    起后属叹德。 旧云叹德,作十二句,分为四意:初三句叹现德,次三句叹往行,
      ·
      第    次四句叹内体,后两句叹外名。 四意不同,而德居于初,故称叹德。 叹现又两:
      二
      册    初一句叹自行,后二句叹化他。 叹行为三:初句叹行本,本从诸佛得般若。 次
           句叹本行。 行,福德也。 既有福德,能资于慧。 次句为佛所叹体,又三:初慈悲

           叹应身,中间两句叹心慧报身,后一句叹法身。 叹名为二:初句叹名普闻,次句

           叹能度众生。
                此之分文,极有眉眼:覆论宗体,殊无趣向。 若叹通教,通教无三身,又非
           入佛慧,名不普闻,种种义不成。 若叹别教,别教初地,已过二乘,云何七地,更

           起声闻、支佛之念? 若叹圆教,不应言七地已下,无不退之德。 进退无当,竟知

           叹谁? 是所不用。
                今以十三句,作横竖消文:一、竖约十地 义便:二、横约初住义便。 不退转
                                                    ①
           者,成前即是明位,起后即是叹德,以对初地。 初地名欢喜,喜其不退堕二边,
           入中道,获三不退,故知叹初欢喜地也。
                “皆得陀罗尼”,叹二地,二地名离垢,亦名离达,离遮诸恶,达持众善,即

           陀罗尼义,故知叹离垢地也。
                “乐说辩才”,叹三地,三地名明地,内智明,外说辩,欲知智在说,说有种

           种,乐说最胜故,故知叹第三明地也。
                “转不退转法轮”,叹四地,四地名焰,焰能破暗,又能焦炷,转法轮,自害

           已惑如焦炷,破他迷如除暗,故知叹第四焰地也。
                “供养百千诸佛”,叹五地,五地名难胜地,此地得深禅定,用神通力,虽胜

           难及,于一念顷,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故知叹第五地也。
                “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叹六地,六地名现前,由得禅,能供养诸佛,福资

           种智,种智现前,智是德本,如植种于地,故知叹第六地也。


               ①  十地:菩萨五十二阶位中的第四十一至五十位,为十地。 菩萨初登此位之际,即生无漏智,见佛性,
           直至成为圣者,长养佛智。 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
           地、法云地。 此处以经文中叹菩萨德的十三句,竖约十地义来阐释,是因“人情好异”“竖义易解”之故。



    ❙3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