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41
者? 下天钝,上天着乐,尚知来集,况不着、不钝而不来耶? ① 自在,即第五大自
在,即第六自化五欲、他化五欲云云。
朱 有人言:是色界顶大自在,此不应超至彼也。 本迹者,此两天本住自在、自
封
鳌 在王等定,迹为两天耳。 观心者,入空是自在观,入中是大自在观云云。
天
台 ②
集 次列色界天。 娑婆 ,此翻忍。 其土众生安于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
· 故称为忍。 《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 是诸众生忍受三毒草,及诸烦恼,故
第
二
册 名忍土,亦名杂,杂九道共居”云云。
梵者 ,此翻离欲,除下地系,上升色界,故名离欲,亦称高净。 尸弃者,此
③
翻为“顶髻”,又外国唤火为树提尸弃。 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德立
名。 然经标梵王,复举尸弃,似如两人,依《释论》 正以尸弃为王,今经举位显
名,恐目一人耳。 住禅中间,内有觉观,外有言说,得主领为王,单修禅为梵民,
加四无量心为王也。
初禅有梵众、梵辅、大梵,今举王摄诸也。 光明者,二禅也,此有少光、无量
光、光音。 三禅有少净、无量净、遍净。 四禅有密身亦无挂碍、无量密亦受福、
密果亦广果、无想密亦无想。 ④ 又有五那含:不烦、不热、善见、善现、色究竟。
亦大自在,即摩醯首罗。 经文存略不具出,但等等,此诸天也。 例有教门,本
迹、观心,自思之。 ……
次、列人者,韦提希,母也,翻“思惟”。 频婆娑罗,此翻“模实”,父也。 阿
阇世 者,未生怨,或呼为婆留支,此云“无指”,内人将护,呼为善见,善见之
⑤
名,本也。 无指之称表迹。 《大经》 云:“阿阇名不生,世者名怨,以不生佛性
故,则烦恼怨生。 烦恼怨生故,不见佛性。 不生烦恼,即见佛性。 又阿阇者,名
① 意谓欲界六天(四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下二天根钝,上二天著乐,
其天主与一万二万三万眷属,尚同来闻法;况中间二天不著、不钝,岂能不来闻法?
② 娑婆:梵文 Sahalokadhatu 的译名。 娑婆是 Saha 的音译,又作沙河、娑诃,新译索诃,意为堪忍、忍
土,古代印度传说中包括三千大千世界的名称。 娑婆世界是众生忍受苦难及释迦、菩萨为施行教化而忍受
劳倦的范围。 即现实世界。
③ 梵者:即印度神话中的创世大神梵天(Brahman),又称大梵王或大梵天王,名尸弃(Sikhin),为娑婆
世界之主。 佛教护法神之一,常在佛右侧,手持白拂,与帝释相对。 光明(Jyotisprahim)大梵,住二禅光音天。
④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色界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共十八天。 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
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小严饰天(密身亦
无持碍天)、无量严饰天(无量密亦受福天)、严饰果实天(密果亦广果天)、无想天(无想密亦无想天)、无造
天(不烦天)、无热天(不热天)、善见天、大善见天(善现天)、阿迦尼吒天(色究竟天)。 四禅后五天,称五那
含天,亦称五净居天,为不还果的圣者所生之处。
⑤ 世八法:指世间八法,即:利、无利、名闻、不名闻、论议、无论议、苦、乐。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