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56

广备足也。 惟昔六瑞已后,即开示悟入,忖今瑞后,亦应如是。 横竖释,惟忖答

           竟。
                从“我于过去”下,第二、引略曾见答者,初以己智惟忖,今以略曾小分明
           于前,举此答他土问也。 此土五瑞,不通他土,唯放光一瑞,遍照东方,略曾见

           答,专答放光,故知是答他土之问也。 今见如昔,昔祇如今,欲令众生,咸得闻
           知者,即闻、思两慧,亦信、法两行,收无量归一,改三乘教理,六番破无明等,诸

           佛道同,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言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也。
                “如过去”下,三、引广曾见答,更分明于略,此广答此土、他土之问,弥勒

           因光横见东方以为问,文殊引昔竖见而为答,横竖显诸佛道同也。 文为三:初,
           引一佛同;次,引二万佛同;后,引最后一佛同。 就前一佛又为三:一、明时节;

           二、标名:三、说法。 时节如文。
                有佛号日月,标名同者,通号与今佛可同,别名云何同此? 当以名别义同
           为释。 何者? 日是慧,月是定,定慧是自行德,灯明是化他德,能仁、能定慧、能

           自他,有日、月、灯是三智,今佛亦三智,随缘称别,义则不殊,故言名同。
                “演说法”下,第三、说法同者,昔佛先顿后渐,与今佛初顿后渐同也。 演

           说正法,初、中、后善 者,即是顿教也。 夫七善之语,乃通大小,寻文是大乘七
                              ①
           善。 初、中、后善者,即是顿教序、正、流通,名为时节善,其义深远,即是顿教了
           义之理,二乘不测其边底,故言深远,是名义善。 其语巧妙,即是顿教八音所

           吐,会理直说悦菩萨心,即顿教之文,名为语善。 纯一无杂,不与二乘共,即是

           顿教独一善。
                具足者,具明界内、界外满字之法,即是顿教圆满善;清白无二边瑕秽,即
           是顿教调柔善。 师云:行善梵行之相者,梵即顿教,无缘慈善。
                又初、中、后善,解者不同,今且依一途,若小乘以戒定慧为三善,大乘以

           初、中、后心为三善。 《金光明》 云:“前心如来,不可思议;中心如来,种种庄

                                    ②
           严;后心如来,不可破坏。” 此亦三善之意也。                                                      第
                                                                                       三
                                                                                       辑
               ①  初、中、后善:谓法义自始至终,均深奥精美。 初、中、后,指说法的三个时段,故又称时善或三善。
                                                                                       ︽
           初善引发菩提心,中善引导修行,后善入于涅槃。 以下“其义深远”谓义善,“其语巧妙”谓言善,“纯一无杂”                         法
           谓独一善,“具足”谓圆满善,“清白”谓调柔善,“梵行”为慈悲善,加上时善,合称七善。                                  华
               ②  前心如来、中心如来、后心如来:前心,指十住以前的十信位,有十心(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                       文
           心、戒心、回向心、护法心、捨心、愿心);中心,指登住,即发心住;后心,指寂灭心,即妙觉。 《法华文句记》卷                       句
                                                                                       ︾
           七:“前心者,谓住前;中心,谓登住;后心者,即妙觉。 现犹未显,名不思议。 分证定慧,名为庄严;惑究竟尽,                       选
                                                                                       释
           名为不坏。 此三如来,凡有所说,皆同一善。”(《大正藏》第 34 册,页 205 中)

                                                                                     ❙49❙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