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88
①
十八空门 ,广则无量空门。 若论福德,无行而不修;若论智慧,无境而不照。
故云:多有田宅也。 僮仆者,给侍使人。 譬方便知见,皆已具足,和光六道 ,曲
②
顺万机,即实智之僮仆也。
二、其家广大者,家宅譬上安隐对不安隐,不安隐譬三界也。 众生穴穴,皆
宅三界。 如来应化,统而家之,故言广大也。
三、唯有一门者,譬上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 道场观云:“实相理不异,慧
③
亦宜一。 出无异路,故言一门。”光宅云曰:“三界虽旷,九十 虽多,论于出要,
唯是佛教,故言一门。”今明若单理为门,理无通塞,何门之谓? 单教为门,得经
者众,何意不出? 今取理为教所诠。 文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得涅槃证。 门
又二:宅门、车门。 宅者,生死也;门者,出要路也。 此方便教之诠也。 车者,大
乘法也。 门者,圆教之诠也。 若宅门是车门,初三车救子,亦应即是等赐大车。
若所出门,非所入门,验车、宅异也。
四、五百人者,譬上众生,即五道也。
2.火起、三十子譬
五、堂阁下,譬上安隐对不安隐法,五浊也。 先出所烧之宅相,譬六道果
报;次明能烧之火,譬八苦、五浊。 堂譬欲界,阁譬色、无色界,墙壁譬四大,颓
落譬减损,倾危譬迁变,柱根譬命,梁栋譬意识,腐败譬危殆不久。 欲令易解,
作观释之:堂譬身之下分,阁譬头等上分,墙壁譬皮肉,颓落譬老朽,柱根譬两
足,腐败譬无常,梁栋譬脊骨,倾危譬大期,周障屈曲譬大小肠,又云譬心云云。
“周匝”下,明能烧之火。 八苦遍在,四大四生,故言周匝。 并皆无常,故
云俱时。 炊然譬本无今有。 本无此苦,无明故有。
① 十八空门:即破种种邪见所说的十八种空。 包括:内空(眼、耳、鼻、舌、身、意六内处空)、外空(色、
声、香、味、触、法六外处空)、内外空(六根、六境等皆空)、空空(不著前三空)、大空、第一义空(于实相无所
着)、有为空(因缘集起之法与因缘之法相皆不可得)、无为空(于涅槃法离定取)、毕竟空(以有为空、无为空 第
破一切法)、无始空(一切法虽生起于无始,但亦于此法中舍离取相)、散空(诸法和合假有,毕竟散灭)、性 三
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诸法由因缘而有,故有非实有)、无法有法空(总三世一切法 辑
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
② 和光六道:出自老子“和其光,同其尘”一语,指与尘俗相合而不自标新立异。 于佛教,指佛菩萨为 ︽ 法
救度众生,须隐藏菩提的智慧光,以应化身权假方便,生于充满烦恼的尘世,与众生结缘,逐渐引导六道众生 华
文
入于佛法。
③ 九十:这是九十六的略语,即九十六种外道。 佛出世前后,有九十六种出现于印度而异于佛教的流 句
︾
派。 《法华文句记》卷六上:“九十者,文语从略,即九十六也。 九十六者,众路也。 若欲出宅,唯有一门。 九 选
释
十六道,虽各谓道真,如交横驰走,故九十六道。”(《大正藏》第 34 册,页 259 中)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