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17
(一)用止治病:止心之处,主要有五:(1) 止心于脐间:假想气息从脐出
入,然后“闭目,合口齿,举舌向腭,令气调恂;若心外驰,摄之使还”。 谛观既
久,逐渐有痛、痒、冷、热的感觉。 “一心精进,无令退堕”,则不仅能治病,还能
得禅。 (2)止心于丹田:丹田在脐下二寸半。 若止心于丹田,则气息调和。 凡
上气胸闷、两胁痛、背臂痛、肩井痛、心热恼痛、烦不能食、心瘇、脐下冷、上热下
冷、阴阳不和、气嗽等十二病,若止心于丹田,必能痊愈。 (3)止心于足:因“心
多上缘”(即头脑经常思考问题),心能生风,风能动火,火融水,水润身。 因
此,人身上半部调和而下半部散乱,以致生病,如年老足痉挛等。 若止心于足,
能治诸病。 据《国清百录》 载,陈代大臣如蒋添文、吴明彻、毛喜等皆患脚气
病,智者教以“止心于足”之法,终于治好。 (4)止心于病处:不出三日,病必痊
愈。 智者认为,“心如王,病如贼。 心安此放,贼则散坏”。 (5)止心于相克之
脏器:智者引《皇帝秘法》 中说:“天地二气交合,各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如循
①
环。”五行相生相克,如金克木,肺强而肝弱,肝有病,当止心于肺,摄取白气,肝
病自然痊愈。 其余四脏之病,以此类推。
(二)用气治病:主要有吹、呼、嘻、呵、嘘、呬六种。 运气时注意用唇吻吐
纳,转侧牙舍,徐徐运心,带想作气。 若冷,用吹气,如吹火法;若热,用呼气;若
百节疼痛,用嘻气,可治风;若烦胀上气,用呵气;若痰湿,用嘘气;若劳倦,用呬
气。 呵能治肝,呼、吹能治心,嘘能治肺,嘻能治肾,呬能治脾。 智者在《童蒙止
观》中用四句口诀归纳道:“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
至,三焦壅处但言嘻。”这样,便于学修者记忆。
(三) 用息治病:所谓“息”,是指呼吸时没有声音,没有结滞,出入自然。
绵绵守息,则能入定。 用息治病的方法是:在静处结跏,平身正直,四肢舒坦,
关节相应,放宽腰带,转侧调适:左手置于右手上,两手拇指相触。 口微开,吐
气四五下,放平头,徐徐闭目,眼勿闭太紧,然后用息;若地火病,用出息治之;
若风病,用入息治之;若水病,用出息治之;若火病,用入息治之。 必须调和正
等,随意而用。 第
六
其次,用带假想十二息治病,即:上、下、焦、满、增长、灭坏、冷、暖、冲、持、 辑
和、补。 运用这十二息时,都要带假想心。 即依息带想,依心而起:以上息治沉 天
台
修
持
① 即《黄帝内经·素问》。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