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19

清净、简朴与宁静                    ①




                              ———从修止观的具缘谈到山居养生




               天台宗强调定慧双修,不仅要研习教理,还要学会修持。 天台宗的修持方
           法是止观。 止是去绝分别,远离邪念,使心安住于一境中;观是发起正智,历历

           分明地照见诸法。 止相当于定,观相当于慧。 止属真门、真如门;以无为的真
           如为缘,而远离种种相对相。 观属有门、生灭门;以有为的事相为缘,而发出殊

           胜的智解。 修持者应先以止来制伏烦恼,再以观来断除烦恼,而证入真如。 也
           就是说,止与一切智(声闻人智)相应,把握普遍的真理;观与道种智(菩萨智)
           相应,把握具体的事相。 止观双运,则与一切种智(佛智)相应,而达到中道理

           境。
                智者大师一生所说的止观有四种:一是圆顿止观,在荆州玉泉寺说,阐述

           圆顿妙观,即《摩诃止观》;二是渐次止观,在金陵瓦官寺说,阐述从浅入深、层
           层深入的止观,即《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三是不定止观,阐述深浅不定、能

           大能小的止观,即《六妙门》;四是小止观,阐述《摩诃止观》的主要内容,即《童
           蒙止观》(又称《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近代天台宗大德宝静大师认为,智者

           宣说四种止观,是根据众生的不同机缘,而采取的对机说法。 其中《童蒙止
           观》一书,言简意赅,最宜于初机修学。

                《童蒙止观》虽很简要,但内容是很广泛的。 包括具缘、呵欲、弃盖、调和、
           方便行、正修行、善根发、觉知魔事、治病、证果等。 其中具缘部分,是说修止观
           者在思想、物质和环境方面应作的准备和选择。 这是修止观的先决条件,非常                                         第
                                                                                       六
           重要。 而且,这些条件与自古以来一直很重视的山居养生所要求的条件十分                                          辑

           相似。 在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今天,人们也会得这样那样的“现代                                         天
                                                                                       台
                                                                                       修
                                                                                       持
               ①  本文先后刊于《上海佛教》2001 年 12 月(第 6 期)和 2002 年 2 月(第 1 期)。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