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24

“五戒”“忏悔”“十善”等德行是相通的。 持戒寡欲,则思想集中,思想集中则

           精神内守,神守不失常则心安,心安则形有所主,形有所主则身体各脏器自然
      朱    趋于正常。 故《素问·生气通天篇》说:“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
      封
      鳌    之能害。”又说:“清静寡欲,则神满智增……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岁)。”可
      天
      台    见清静节欲既可健身,又可防止“七情” 致病,增强腠理肌表,抗御外邪,还能
      集
      ·
      第    开发智慧,使人长寿。 对于山居养生者,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
      册
                                          物质生活


                修止观者除了必须具有清净的思想境界外,还必须有物质生活上的保障。
           这就是所谓“衣食具足”。 因为衣食是助道资粮,“身安则道隆”。 但衣食不可

           过求奢华,以免增长欲望,障碍道法。
                一、关于穿衣方面。 智者在《童蒙止观》中说:“衣法有三种:一者如雪山

           大士,随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游人间,堪忍力成故。 二者如迦叶常受头陀
           法,但畜粪扫三衣,不畜余长。 三者若多寒国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来亦许三

           衣之外,畜百一等物,而要须说净,知量知足。 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
                智者举出圣者、贤者和一般修行者三类人为例:圣者如雪山大士(即释迦,
           曾在雪山苦修六年,故称雪山大士),或以鹿皮为衣,或结草为衣,仅为蔽体,不

           讲究完美,虽受冻亦有忍耐之力;贤者如迦叶尊者,仅有一件“粪扫衣”(系拾
           废弃污秽之布,经多次洗涤,缝制而成),并无多衣;一般修行者,特别是初修
           者,若住在比较寒冷的地方,那么在三衣之外,各种生活必需品,亦可得蓄一

           个,称“百一供身”。 但绝不可贪求积聚,以免心念杂乱,妨碍修道。 他在《摩
           诃止观》中还说,三衣代表三观,是为了除灭见爱的寒热。 至心修行者穿着上

           述衣裳只是外表,思想上应如《法华经·法师品》 说的穿“如来衣” 为尚。 这
           “如来衣”即是对人和对事具有柔和忍辱之心。
                这当然也是从学佛修止观者的角度来要求的。 不过,对于山居养生者也

           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山居养生者的衣着也应以简朴为上,“蔽形即足”,不可
           “贪求积聚”。 具体地说,即朴素、舒体,冬求御寒,夏求防暑。 样式最好如僧

           装那样宽舒,不宜窄衣紧裤。 否则,会影响身体活动,妨碍血液循环,不利于健
           康。
                关于鞋帽。 智者在《摩诃止观·方便章》中说:“世谚云:‘欲得老寿,常温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