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42
三、中晚唐上清派高道
朱 中晚唐时期,天台山上清派高道活动十分活跃。 主要有徐灵府、左元泽、
封
鳌 闾丘方远、田虚应、陈寡言、冯惟良、应夷节、刘
天
台 介等。
集
· 徐灵府,钱塘天目山(今属浙江省) 人,号
第
四 默希子。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 40 称他隐修
册
于天台山云盖峰虎头岩石室。 元和四年(809)
云游至衡峰、华盖山。 十一年(816)注《通玄真
经》12 卷。 会昌元年(841) 武宗诏之,固辞不
就。 不久,辞世。 著有《天台山记》《三洞要略》
《玄鉴》等 5 篇。 著名弟子有左元泽。
徐灵府的主要著述是《天台山记》,这是记
录天台山较早较为详细的地方志。 其中记述
天台观(即桐柏观)情况: 坐 忘
天台观在唐兴县北十八里,桐柏山西
南瀑布岩下。 旧《图经》 云:吴主孙权为葛仙公所创,最居形胜。 坛
东北连丹霞洞,西北有翠屏岩。 故孙兴公《天台山赋》云:“樽壁立之
翠屏”,即此岩也。 仙坛与翠屏岩耸空斗峙,瀑布迸流落西崖间,可千
余丈。 状素霓垂天,飞帛触地。 孙兴公赋云:“瀑布飞流以界道”,即
此处是也。 腾波喷沫,近惊翻云。 鼓怒浪雷,遥闻神悦。
瀑布南流百余步,与灵溪相合,流注县大溪,入于临海郡也。 观
中流引瀑水萦绕廊院,灌注池沼。 苛芰芬芳,萝竹交映。 游者忘归,
胜概之极也。
观东一百五十步,先有故柳史君宅。 号曰“紫霄山居”。 南瞩苍
岭,北接紫霄。 峰左右皆列小山,逦迤为势。 东北连丹霞洞,洞有葛
仙公炼丹之初所也。 宅中多植灵苑翠柽修笙。 其卉曲池环沼,药院
丹炉,斯亦炼化之奇景也。 柳君名泌,宪宗十三年自复州石门山,诏
征授台州刺史。 不至郡便山下领务备药,后浑家于丹霞洞隐仙也。
自天台观西去瀑布寺一里。 宋元嘉年中,沙门法顺所兴立。 近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