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86

美,丁公片心慈,温养无他术,无中养就儿”,等等,将正念、意土的运用贯穿于

           采取、交结、烹炼、沐浴、温养等各个修炼阶段的全过程。 闵一得《还源篇阐
      朱    微》注曰:“还源之法,必先坚持正念。 正念诚,则体自端直而心自空洞,心既
      封
      鳌    空洞则药生而火必正,断无木火间隔之患,亦无水火不济之虞。”丹术之丹基、
      天
      台    采取、交结、烹炼、沐浴等,都要做到“持念为采,念藏为取,神静为交,妄灭而
      集
      ·                             ①  总在邪妄灭而正念长存,正念藏则妄自不起,法
      第    结,专气为烹,无妄为炼”。
      四
      册    正词简而不烦。
                总之《还源篇》的丹学体系,论丹基铅汞药物强调备于自己一身,述意土
           黄婆正念,总在专一其念,惩忿塞欲,始终以清静自然为运用。 而且篇中还反

           复指出,修炼者应当“只寻身内药”,“更莫外寻真”,“以神归气穴,丹道自然
           成”,谆谆教人修丹只在得诀自悟,而不可逐末外求,这种以独修己身精气神为

           目的手段的丹学思想,开南宗清修一派之先河,为南宗内丹清修派体系的形成

           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四、薛道光与《复命篇》

                薛道光(1078-1191),名式,字道原,陕西鸡足山人。 初为僧,法号紫贤,
           又号毗陵禅师。 云游长安,留开福寺,参长者修岩,顿悟无上秘密因明真实要

           法,机锋迅速,后因观桔棉有感,言禅不能长生,遂志向金丹大道。 后于宋徽宗

           崇宁五年(1106),寓郿县青镇,适遇凤翔府扶风县石杏林也住此。 时石泰 85
           岁,绿鬓朱颜,神宇不凡,夜间还从事缝纫。 道原见而异之,在谈话中偶举平叔
           (张伯端)诗句问之,石泰说:“识斯人乎,乃吾师也。”遂将平叔先生事迹告知
           薛道光。 道光闻其语,即稽首皈依,请求授业。 石泰即悉以口诀真要授之,还

           告诉他:“此非有巨室外护,易生毁谤,可直往通邑大都,依有德有力者图之。”
           道光遂弃僧伽黎,来京师和光混俗,以了大事。 嗣后方知石泰所传口诀,句句

           开明,言言透露。 靖康初年(1126),道光撰《复命篇》,以开后学。 他依师口
           诀,辄成五言律 116 首,以表二八一斤之数;七言绝句 30 首,以应三十日之大

           功;续添西江月 9 首,以应九转之法。 另有《丹髓歌》34 首。 此歌可说是作者
           对内丹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载:道光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九月九日尸



               ①  见闵一得:《还源篇阐微》。


    ❙7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