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教育志(一)
P. 165
校,按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青壮年农民,特别是在乡知识青年中广泛开展实用技术、
经济管理知识培训,并有计划地进行初、中级技术教育。全省农村扫盲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
均按“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具体实施”
的管理体制运行。至1994年,全省多数乡镇均已建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有3万余个行政
村建立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教学点。1995年起,省教委开始施行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
化技术学校评估验收活动。要求每县重点建设好2~ 3所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
校,并使之成为面向社会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率先成为当地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
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的示范基地。1997年,全省基本扫除农村青壮年文
盲,农民培训工作随即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中之重。
2001年后,全省先后启动“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以转业农民为主要对象的“百万职工双
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等四大农民培训工程。
2006年,又启动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至2010年,全省农民培训工作仍实行“各级政府统一
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并以各
类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为基地着力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农民培训体系。
2.职工教育
初时,全省职工教育实行各级人民政府教育部门负责领导,依靠工会组织,各有关方面协
助的管理体制。1950年11月,省政府组建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领导、管理全省的工农业余
教育工作。同时颁发《浙江省城市职工业余教育实施方案》和《关于机关职工业余文化学习学
校的实施办法》,规定职工教育业务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工会配合;组织职工学习由工会负
责,青年团、妇联配合。随之,全省各城市、县镇也均组成由政府教育部门代表为主任,工会代
表为副主任,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代表为委员的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领导和管理职工业余
教育。机关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则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由主办单位和工会配合管理。
自1959年4月起,省内职工教育管理改由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工会主管,其他有关
部门分工协作、配合。其中师资培训和补充、教材编审、教学指导等工作仍由教育行政部门
负责。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省职工业余教育一度停顿。1970年后,部分市、县恢复
或重建职工政治文化学校,由市、县革委会政工部门及教育部门负责领导和管理。
1979年1月,省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及工农业余教育办公室重新建立后,统一领导与管
理全省的工农业余教育工作。省及市(地)、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均下设职工教育办公室,
负责领导和管理辖区内的职工教育。1981年6月,省委、省政府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建立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省教育厅具体负
责,工、青、妇及科协等部门配合的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管全省职工教育。各市(地)、县和
省属厂矿以及相当于县一级的企业党委,也均确定一名副书记分管职工教育。市(地)、县
(市)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也随之建立。1984年6月省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撤销后,全省职
工教育的管理工作改由省教育厅负责,各地区(市)、县也随之将其职工业余教育管理工作改
由其教育行政部门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