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教育志(一)
P. 198
续表
数据来源:据浙江省教育厅所编《浙江省教育统计资料(2010)》。
说明:表中民办普通高校中未含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
一、20世纪80年代浙江民办教育的重兴
1979年3月,由省民主建国会、省工商联主委汤元炳倡导,工商企业家詹少文具体负责
筹建的杭州钱江业余学校正式创办,是为浙江省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综合性成人业余学
校。随之,省内各地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也仿此纷纷创办文化补习和技术培训学校。
1984年8月,省政协主席王家扬倡议筹建民办的武林大学。是年12月5日,省政府批复
同意依靠省内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力量筹建民办的武林大学,由省政协领导管理,并纳入省教
育事业发展规划。武林大学后更名为浙江社会大学,1985年底始定名为浙江树人大学(国家
教委批准立案时,又改为浙江树人学院),是为浙江省民办教育重兴后出现的第一所民办
高校。
1984年7月,安吉县上墅乡中学教师汤有祥停薪留职创办安吉上墅私立高级中学,先办
文化补习班,第二年开始兼招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第
一所私立高级中学。
这一时期创办的民办学校,除民办幼儿园外,主要为开展高考文化补习与职业技术培训
的成人培训学校,一般以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工厂企业主办或联办为主,校舍主要靠租赁,
教师大多为兼职、退休人员,直接投入的资金较少,办学基础也较脆弱。
二、20世纪90年代浙江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全省民办教育的热点开始转向全日制学历教育,办学形式趋向多样化,
大批民办中小学和以自考助学为主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1.民办中小学快速发展
1993年8月,省教委制订了全国第一个促进和规范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省级政策性文件
《关于浙江省民办中小学管理办法(试行)》,民办教育开始向全日制教育发展。至1998年底,
全省民办中小学达到353所,在校生135079人;同1992年相比,增加298所学校和123278
名学生,分别增加6.8倍和11倍多。
2.办学形式多样化
1993年7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与知名侨眷黄瑞琳联合创办寄宿制的杭州新世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