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7 - 教育志(一)
P. 397
(五)“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
1976年10月,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终告结束。1977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
省教育工作会议,学习贯彻邓小平《关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指示。随之,全省教育战
线对“两个基本估计”展开了全面批判,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的教师和学校干部也得到
平反昭雪。省委、省政府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影响,整顿被
搞乱的教育秩序。
1.压缩高中教育
1977年,全省的完、高中达2823所,在校高中生72.85万人,但据典型调查反映,有些学
校的高中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1500个的竟近半数,近4/5的学生数理化课程考试成绩不
及格,其文化基础知识水平之低已达惊人程度。1977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开始对不具备条
件的农村高中进行调整。在11月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对不具备校舍、设备条
件,师资条件很差,不能开齐教学计划所规定课程的高中,坚决予以整顿。1978—980年连
1
续三年,高中招生数由1977年的40.23万人逐年压缩为16.95万人、13万人、10.71万人,
完、高中学校数也逐年减少至1756所、1098所、789所,在校高中生人数则逐年减少为50.25
万人、29.20万人、22.55万人。
2.调整初中教育
与压缩高中教育规模同步,浙江省自1977年开始,对小学附设初中班进行了整顿,由
1977年的9853处、27731班、91.04万名学生减少至1980年的3388处、9260班、40.54万名
在校学生。单设初中则由1977年的1394所增至1980年的2602所,城乡初中学制也全部由
二年制恢复为三年制。其间,初中招生规模却随学校数增多而有所压缩。1977年全省初中
招生79.51万人,1978年则减至66.97万人,1979年又减至59.30万人,1980年更减至
53.90万人;在校生数也由1977年的164.25万人减至1980年的147.49万人。初中教育规
模遂与办学条件基本适应。
3.加强小学教育
1976年后,浙江省各级政府均将普及小学五年教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并在提高学龄
儿童入学率同时,更注重提高已入学儿童的年巩固率和读满五年的普及率。1978年始,区乡
中心小学逐步恢复,并首先为其充实骨干力量、改善设施条件,使之在重新形成的区中心小
学—乡中心小学—完全小学—村小学网点布设格局中,成为教学常规训练示范中心、教学研
究活动中心、教学经验和资料交流中心和教师业务学习辅导中心。又自1979年起,停止吸收
新的民办教师,并在考核基础上将部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或入师范学校学习,对不适宜任教
者则予以辞退。城市小学,以及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县市中具备条件的小学,学制也先期由
五年改为六年。
4.恢复发展幼儿教育
1979年10月,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劳动厅、省教育工会、省妇联联合召开全省托幼工作
会议,传达贯彻本年7月召开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恢复和发展全省托幼事业。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