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1 - 教育志(一)
P. 411

学(原求是小学)、竞舟小学和星洲小学3个校区组成的求是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大



                                  陆第一个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为目标的公办基础教育集团。在总结求是教育集团“发


                                  挥名校效应,输出教育管理,实行连锁办学,扩大优质资源”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杭州市于



                                  2004年提出在全市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至2006年,该市以名校领衔,已先后成立教育



                                 集团51个,有189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各个集团的成员。


                                           省政府办公厅也于2001年11月7日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进一步拓宽教育融资渠



                                  道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各地可探索


                                  组建以优秀学校为龙头,跨地区、跨类别学校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要以资产和教育教学为



                                  纽带,充分发挥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品牌效应,通过资产和人员重组、输出教育管理,



                                  实行连锁办学,盘活学校存量资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造薄弱学校,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


                                  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遂在全省开始迅速推广。地处浙南山区的青田县



                                  于2003年7月,以该县的名校章旦中学领衔,组建了浙江省第一个农村义务教育集团“青田



                                  县章旦中学教育集团”。集团成员中的仁宫中心学校原系一所薄弱学校,历年来学生大量流


                                  失,办学状况每况愈下,学校濒临崩溃的边缘。据2003年6月统计,该校所在学区内1800名



                                  适龄儿童和少年中,就有922人外流,占总数的51.22%。章旦中学教育集团成立后,集团本



                                  部通过对仁宫校区实行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力量的实体输出,并对教育资源重新作了优


                                  化配置,遂使仁宫校区的校容校貌、师生状态迅速改观,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仁宫校区



                                  在当地群众的心目中已成为优质学校。全省各地也均注意发挥区域内名校、强校的优质教育


                                  资源辐射作用,形成了“名校+新建学校”“名校+薄弱学校”等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至



                                  2010年初,全省已建立中小学教育集团228个,参与学校729所,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


                                  的2%。
                                   1


                                           4.建立城乡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



                                           即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互助,组成联盟式的教育发展共同体。


                                  龙头学校输出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及教育教学经验,帮助共同体成员学校规划、设计发展目



                                  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管理,并通过共同体内学校管理互通平台的搭建,实现教育教学



                                  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杭州市自2002年开始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试点,


                                  到2006年3月,全市已有156所城区中小学分别与183所农村中小学结对,占全市学校总数



                                  的30%。2008年8月,嘉兴市南湖区全面推广“城乡学校联动发展活动”,全区33所中小学



                                  校通过自由组合与行政调整相结合的方式,组成了11个“城乡学校共同体”。各个共同体学


                                  校之间均全面开放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管理输出、师资交流、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努力实



                                  现城乡学校“共享、共建、共赢”。至2010年初,全省已建立城乡中小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361


                                  个,参与学校1297所,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的21%。



                                           5.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的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农民工(以下简称流动人口)日渐增



                                  多,其所携带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成为须予关注之事。2004年11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



                                  《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流动儿童少年流入地县级政府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