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2 - 教育志(一)
P. 532
1949年的调查,丽水地区3万余名畲族人口中,完成小学学业者仅2331人;泰顺县7000余名
畲族人口中,高小毕业者仅10人。
在浙回族子弟的受教育情况略好,民国22年(1933年),杭州回民在宁夏省政府资助下
创办私立回族穆兴小学;民国34年后,嘉兴回民也利用清真寺房舍举办建生初级小学。但专
设回族学校依然寥寥,回民子弟大多与汉族学生同校学习。
其时,接受中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子弟也主要为回族青少年,畲族青少年则极少有受中等
教育者。据1949年的调查,丽水地区3万余名畲族人口中,完成中学学业者仅198人;景宁
县城区、东坑乡、渤海乡、大潦乡4个畲族人口较集中乡镇的8884名畲族人口中,受过中等教
育的仅34人;泰顺县7000余名畲族人口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仅7人;地处畲族人口集中
地区的省立处州中学自宣统元年(1909年)至1949年的41年间,总共只有35名畲族初、高中
毕业生,仅占该校同期毕业生总数的0.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政策,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科学上扶持少数民
族的发展。因浙江省少数民族人数较少、居住分散,基本上与汉民族杂居,故学校设置采取兼
收与专收并举,以兼收为主的办法。实行专收的学校一般仅限于畲族集居区(主要在丽水、温
州等浙南山区),也同时招收部分汉族学生。1951年9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民族教
育会议,提出对民族教育“目前应当加强小学教育及成人业余教育”的要求。浙江省民族小学
教育事业开始加快发展。1952年,全省已有专设的少数民族小学44所(其中景宁县18所),
兼收少数民族学生的小学748所,在校少数民族小学生达6663人,其中84%为畲族学生。
1953年,少数民族小学生数5974人;1959年又增至10024人,其中:畲族学生达9276人(占
总数的92.5%),回族学生275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23人。1964年,为方便畲民子女入学,
又在畲民聚居区及畲汉民杂居区举办一批山村耕读小学。至1965年,全省共有少数民族小
学生10631人,专设少数民族小学也达168所。
20世纪80年代,随全省普及小学教育进程加快,在校少数民族小学生数也逐年有明
显增长,1978年为16441人,1985年已增至21874人。至1989年,达到22981人,温州地
区的畲族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超过80%,景宁、丽水、遂昌等县市则均在98%以上。其间,少
数民族幼儿教育事业也开始发展。1980年,全省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仅73
人;至1985年,即已增至1246人,少数民族幼儿教育专任教师数也由1980年的11人增至
50人。
20世纪90年代初,全省专设少数民族小学仍达百余所之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专设少数
民族幼儿园均属小型、简易设置,数量也甚少,全省少数民族儿童接受初等教育仍以兼收学校
(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