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7 - 教育志(一)
P. 537
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
居住在浙江的各少数民族,因人数较少,且居住分散,大多与汉民杂居,均通汉语,故全省
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基本使用汉语文。仅在部分畲民聚居地专设的民族小学,对低段
学生的教学以畲语、当地方言和普通话3种语言相结合,后也逐步过渡到以普通话教学为主。
但弘扬各民族的文化精神,开发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则为浙江省民族教育一以贯之的原则。省
内各民族中小学均注重民族文化教育,并以此作为学校特色发展方向。景宁县以畲族为主的
各民族学校(班)均以教唱畲族传统民歌为音乐课的重要内容,在体育课中也补充抄杠、翻竹
权、操石磉、稳凳等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并经常举办畲乡传统的“三月三”篝火晚会、赛歌会等
活动。云和县雾溪畲族乡小学以招收畲族儿童为主,也有苗、傣等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因畲
族是仅有本族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其文化传承只能靠老一辈言传身教,该校遂专门开设畲
族文化课,常年聘请本乡畲族长者,每周2次,为学生讲述畲族的起源、历史、习俗、风情等内
容。同时:建立兴趣小组,教学畲族编织工艺;开设民族舞蹈课,教学畲族竹竿舞、苗族芦笙
舞、傣族孔雀舞等民族舞蹈。苍南县民族中学以蹴球这一畲族特色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传统体
育文化建设项目,于2001年成立学校蹴球队,并以此带动全校蹴球活动的开展。自2002年
起,学校蹴球队已在浙江省和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连年获得佳绩,学校也被省民族宗教事
务委员会确定为省蹴球活动基地。龙泉市民族中学也以畲族舞蹈,畲族传统体育珍珠球、蹴
球等作为学校特色民族文化建设项目,在全校广为开展。
五、西藏班和新疆班
(一)西藏班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藏民族人才培养步伐,向内地发出“教育援藏”号召。
浙江省随即按教育部安排,于绍兴市第一中学和绍兴县柯桥中学举办西藏初中班,招收西藏
地区的藏族学生。西藏初中班学习年限为4年,其中1年为预备班教育、3年为初中教育;设
置有政治、藏语文、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生理卫生、音乐、美术、体育、劳
动技术14门课程,配备有专门的藏语文教师和藏族的生活指导老师。学生在校期间享受“三
包”:包吃住穿,包学费,包医疗费。
2005年,绍兴市第一中学和绍兴县柯桥中学的西藏初中班合一,单设为浙江省绍兴西藏
民族中学。学校占地57.8亩,总投资3800万元,建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
公寓、食堂、体育馆及塑胶跑道;教学区内微机房、语音教室、报告厅、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设
施完善,已成为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其中2/3以上为中、高级教师。至2010年,该校已为西藏自治区培养输送了1000余名优秀
毕业生。
自2002年9月开始,浙江省又安排湖州市菱湖中学招收西藏学生内地高中插班生。
2006年始,又明确浙江招收高中西藏插班生的任务全由菱湖中学承担。数年间,该校已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