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教育志(一)
P. 66
准。至1995年,全省有44所职业高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1996年,省级示范性
职业高中又新增16所学校。虽经学校布局调整,但示范性学校总数仍达58所。其中有12
所学校被国家教委批准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发展模
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出现大幅度调整,又适逢1997年开始的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劳动就业形势日益趋紧,而中等职业学校则普遍因办学条件不足,专业设
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课程设置与就业关联性不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亦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遂使其毕业生就业陷于困难处境,并随之出现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问题。另一方面,随其
时普通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在社会上引发了追求高学历的“高考热”,众多初中毕
业生大多选择就读普通高中,更加剧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困难;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则于
1995年开始试行缴费上学、自主择业政策后,失去了原先“低收费、包分配”的吸引力,自1997
年开始招生数一路下滑,其中以2000年最甚,由上年招生5.16万人骤减为3.54万人。面对
“滑坡”考验,浙江省调整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开始由数量扩展转向质量提升,并采取了一系
列改革措施,使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始终稳定在1∶左右,在全国职业教
1
育普遍低迷的背景下,浙江省仍能保持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态势。
为提升职业高中的办学水平,省教委进一步加大了重点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力度,
并于1998年制订颁发了《浙江省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基本标准(试行)》。全省各地均按
《标准》要求,采取合并、改建方式扩大职业高中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并通过市场调查,增设与
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加强实践训练环节,以增强与就业的关联
性。多数职业高中一改“规模小、条件差、专业少、质量低”的旧貌,逐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
主体力量。1998年,全省省级示范性或重点职业高中增至99所。是年,省教委在各市(地)
开展职业学校重点专业评估基础上,确定杭州市中策职业高级中学电气专业等23所学校的
24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并规定省级示范专业可自行确定招生办法,面向全省招生。
为拓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成长发展道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
要,也为推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压力,1999年省政府颁发《浙江省
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同时,要努力拓宽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并开通了多条中、
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渠道,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实行“3+2”或“五年一
贯制”形式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普通高等院校
等。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亦呈快速发展之势,至2010年,已建成高等职业学院44所(含1所筹
建中学院)。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遂在浙江省逐步建成。
2001年5月,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
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各地在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过程中,要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数不低于50%,并将此指标作为申报教育强县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增加政府投入,
要求各地确保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占同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