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3 - 龙港镇志2009
P. 783

第二十七篇        民 俗                          - 741-


               此俗一直延续至 60 年代初,“文化大革命”谓其为“四旧”,故慢慢消失。 改革开放后,文
               艺呈现繁荣景象,娱乐活动多了,特别是影视进入百姓家后,人们不再去寻找卖技的小
               技了。 后为最盛时间。



                   划龙舟
                   龙港镇域内远在南宋嘉定元年(1208)已有划龙舟之习俗,每年的端午节前后为最

               盛时间。 旧时,农历四月初八开始,各村陆续开鼓,立香案,龙舟开始下水,祈保国泰民
               安。 龙港镇属于鳌江以南地区,龙舟成行,竞渡水平高。 为使划龙舟有观赏性,也随时准
               备遇他舟竞赛,划龙舟的选手需经过一段时间练习,都有相当经验了,才上龙舟。
                   龙舟长约 10 米,形状如苇,舟窄仅容 2 人对坐,底尖。 每条龙舟上坐 36 人,包括龙
               头舞旗手、龙尾舵手、龙间鼓手。 其中鼓手很重要,鼓声的节奏直接指挥划龙舟频率和

               速度。 还有“头引”,由 2 人坐最前面,桨不插入水,匍匐着而作划水状,起示范整齐划一
               作用。 舵手一般由村上武师(或有功夫者)担任。
                   端午节那天划龙舟呈高潮势态。 几十艘龙舟在江南河间游荡行进。 经过一村都要
               划“ 三大龙”(来回 3 趟);友好的村要“请龙舟”挂红放鞭炮,赠以钱物。 也有设宴招待。

               如果设宴,舟上人全部下,由友好村的青年上,在村内划,直至宴散。
                   龙舟速度由鼓声指挥,慢鼓,则告诉划舟人照一般速度行进;急鼓,则告诉为快速行
               进。 急鼓快速一般在划“三大龙”时表演占多。 此时棰重鼓响,摇旗呐喊,划龙舟人站起
               来,斜靠马步,用力插浆于水中,飞快地划起来,龙尾舵手手舞足蹈,甚至连续凌空 180

               度或 360 度跳跃,龙舟如飞向前行进,此为最有观赏性的时候。
                   旧时,好胜青年不满足于一般在乡间划,端午节全副武装,把龙舟划向位于东海之
               滨的舥艚港,参加划龙舟竞赛比赛。 舥艚港内河宽 50~100 米,河面上一字排开,可容
               纳10~20 艘龙舟,两岸观众大多来自浙南闽北地区群众,高潮时达 7 万~8 万人。

                   但因旧时江南宗族思想严重,竞渡输者不服气,往往形成宗派械斗。 故此,划龙舟
               习俗在 20 世纪 60 年代,政府逐渐加以管理。 端午节那天,镇(乡)机关全体党员干部、
               公安派出所治安人员齐出动维持秩序,排解纠纷,保证安全。 但不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为此,90 年代中期,每年端午节将到,县有关单位均下文禁止划龙舟。 1996 年,个别村
               曾划过一次,随即被制止。15 年来,文化部门也试图恢复这一民间活动,至今未果。长此

               下去,划龙舟习俗将会消失。


                   女子龙舟

                   旧时龙舟绝不坐女子。 到了 90 年代初,没有结过婚的女子也可上龙舟了。 随着改
               革开放的深入,更没有什么讲究了。 龙港镇李家垟村成立了女子龙舟队,多次参加县有
               关单位的邀请表演。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